在小編完成【極具創意的小宅Z4搶先看(上)——美學設計】之后,小編很快便拿到了小宅Z4的工程機,讓我們來正式面對一下小宅Z4的功能設計吧。
國產移動VR發展了快2年,純光學的硬件頭戴該如何突破?個人認為無非是在細節上優化和功能上創新。話不多說,我們就小宅Z4的耳機部分和其他細節上做一個簡單評測。
第一款攜耳機的移動虛擬頭戴
耳機是頭戴式水平方向,鄙人對耳機沒有研究,所以對于聲音效果暫無評價,沒有出現嘈雜或者不良的反饋。耳機兩邊可以拉動長度適配不同人耳的位置,連接處是一塊薄金屬片,因為彈性不用擔心夾著自己的耳朵難受,而耳機插口在前面蓋左邊的凹槽里,除了連接手機發揮耳機作用,頭戴下方有調節音量大小的按鍵,播放暫停,接聽電話等功能。下方右邊則有一按鈕用來簡單觸屏的。
印象深刻的大視野
光學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純光學移動頭戴,發揮作用最大的就是視覺效果。該頭戴的透鏡直徑約為40mm,焦距約為36mm,倍率8倍左右。在初次體驗并與暴風魔鏡4相比較后,發現視野大于gearvr和暴風魔鏡四代,這得益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面罩的距離控制,能讓眼球相對靠近透鏡,鏡片的顯示區域發揮的更大,二是鏡筒的設計,鏡筒不是兩個圓形,而是兩個方方圓圓狀,和cardboard軟件的左右畫面一樣,這樣除了保留手機更多顯示像素,還使得所呈畫面讓人覺得更加自然,視野是超過100度的,官方宣稱120度,我們沒有專業設備去測量該數值,所以與目前主流頭戴做了比較,比如Gear vr,發現FOV的確要比Gear vr更大。
補充透鏡效果,該透鏡畸變適中,比一代gearvr透鏡畸變小,與暴風魔鏡4代相當。色散是gearvr最大,其次到暴風魔鏡4代與小宅,由于小宅Z4的直徑40mm,低色散把握的相對較好,三者倍率依次是小宅Z4、暴風魔鏡4、gearvr。
外觀設計
體積適中,白色外觀加黑色面蓋,與官網上渲染的綠色線條環繞耳機與綠色旋鈕有出入,當前顏色方案比較單一(量產機應該會與工程機有點不同),總體外觀要比Z3強了不少。重量部分加了耳機所以不輕,但戴上后并沒有拿在手上時的負重感,主要因為頭戴上方和額頭圓蓋受力,另外請記住先戴耳機再戴繃帶部分。面罩使用軟海綿材質,周圍有散熱透氣的間隙。雖然人眼距離鏡片較近容易起霧,不過依托透氣間隙,起霧現象有減輕。可解決霧氣的有效方法仍然還是提前擦拭洗潔精或者給鏡片加點熱(用吹風機吹鏡片)。
傳統的功能設計
依然有傳統的調節瞳距和調節焦距部分,不同的是小宅調節瞳距是在上方的滾軸,而側邊的旋鈕負責調節焦距。安放手機是通過按鈕卡扣方式,內有金屬擋板固定手機,最佳適配5.5寸—6寸,這點小宅Z4已經提示。
總結
純光學的移動頭戴發展至今,不帶傳感的硬件體驗層面并沒有多少可以突破的地方,小宅Z4是一個綜合性能還可以的產品,表面的亮點特色是自帶的耳機,但其實我個人覺得更大亮點是光學的處理,包括透鏡本身和面罩距離的控制帶來了更大更自然的視野,目前的市場產品眾多,有喜歡沉浸視野的有喜歡無畸變小視野的,全憑個人主觀判斷,畢竟百元級別產品我們能夠期待的都是細枝末節的地方比如光學效果、頭戴舒適度等等,Z4在這方面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
推薦閱讀
丨前言 隨著亞健康人群的增長,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高,智能可穿戴領域也涌現出一大批用以計步、卡路里消耗和檢測心率的智能手表、手環類產品。他們的出現,讓原>>>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pingce/ce/1190.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