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電科院不斷優化科研管理機制,并于2016年成為公司首批分紅激勵試點單位,探索實施分紅激勵措施,有效調動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性。中國電科院已經形成了一批以院士為代表的杰出科學家和各學科、各領域的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其中,徐士高、蔡昌年、周孝信、鄭健超、郭劍波等人先后在中國電科院工作期間當選院士。該院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超過百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12項,中國專利金獎5項、銀獎2項、優秀獎21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10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1項,以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100項。
加快新能源發展技術攻關
持續開展新能源并網、新型儲能等核心技術攻關,全力支撐國家清潔能源轉型和新能源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10月9日9時,中國電科院新能源功率預測研究團隊工程師車建峰正在查看該團隊研發的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該系統已經在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等20家省級及以上調度機構應用,延長了短期功率預測時長,日前預測精度達到90%以上,為促進新能源消納與保障電力供應提供有力支撐。
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等特性,運行不確定性大。中國電科院在20世紀末就開始從事新能源發電研究,并在2006年成立新能源研究所,支撐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
車建峰介紹:“電力系統是一個實時平衡系統。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造成電源側出力波動加大,負荷側不確定性增大,電力系統功率平衡壓力增加。”
中國電科院持續開展新能源電源并網、新型儲能等核心技術攻關。在新能源電源并網技術上,該院建成世界上唯一具備風電、光伏發電與儲能并網研究和實證功能的張北試驗基地,創立了新能源功率預測技術體系,攻克了新能源優化調度運行核心技術,全力支撐國家清潔能源轉型和新能源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在新型儲能技術上,中國電科院圍繞大規模多類型電池儲能電站運行控制技術展開攻關,于2011年建立了兆瓦級多類型電池儲能系統運行控制平臺,解決了多類型電池儲能電站運行控制難題,促進了電池儲能技術的發展。
在運行控制技術上,中國電科院突破源網荷互動運行控制等重點技術,開發了基于云架構的調度自動化平臺技術,研發了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和電力市場運營全業務技術支撐系統。
目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逐步鋪開,新能源發電將逐步成為電力系統的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從電力行業現狀看,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是技術經濟最成熟、發展最快、規模效應最大的新能源發電類型。我們預計,到了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總量需要1.5億千瓦,這將進一步推動電力系統電力電量實時平衡相關技術創新。”中國電科院首席技術專家惠東說。
推薦閱讀
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道氏技術公告,全資子公司MJM公司擬向MMT公司增資4億元,增資完成后MJM公司對MMT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5%上升至87.23%。據公告顯示,MMT公司位于非洲剛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電科院惠東: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總量預計需要1.5億KW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engyuan/xincailiao/3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