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訊:10月12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電力系統輸電網功能形態及其技術演進研究項目團隊運用仿真模擬手段,研究純新能源送出場景下的組網形態,研究結果將為該類型組網輸電提供技術方案。“在這一類型組網中,新能源電力占比達到100%。傳統的特高壓直流、長距離交流等輸電方式,難以滿足組網中的新能源電力輸送要求。我們在此次仿真模擬中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安全等因素,創新改進傳統的輸電方式。”項目團隊成員賀海磊說。
今年,中國電科院發揮專業門類齊全、業務領域完整的綜合技術優勢,加大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力度,履行使命擔當,以新成果、新成效推動電力事業發展。
中國電科院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滿70年。70年來,我國電力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電源裝機(包括新能源裝機)、電網規模、發電量、全社會用電量實現跨越。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瞄準電力科技前沿,強化基礎應用研究,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在大電網安全、特高壓輸電、新能源研究領域上,形成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為中國能源電力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護航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結合不同階段我國電網的基本特征,圍繞仿真計算軟件工具、串補裝置關鍵技術等展開科研攻關,提升電網運行可靠性
9月27日一早,中國電科院電力系統研究所工程師楊紅英打開了互聯大電網在線綜合動態安全穩定智能評估系統。該系統可用8秒時間仿真完成萬級電網節點10秒的物理過程,實時分析電網安全穩定狀態。
我國電網交直流互聯特征明顯,運行狀態和安全穩定性變化速度較快,需要調度人員實時掌控電網拓撲結構節點運行狀態。電力系統研究所研發的互聯大電網在線綜合動態安全穩定智能評估系統,可從數據和模型兩個方面實現電網拓撲結構節點的高精度仿真,為調度人員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如何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是電力科研人員多年來持續深入鉆研的課題。
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電網向超高壓跨省互聯升級,電力電子開關的輸電設備開始在電網中廣泛應用,電力系統運行面臨大量新問題,需要更為先進和精準的仿真計算軟件工具。中國電科院先后自主研發了電力系統分析綜合程序、電磁暫態與電力電子仿真軟件,有力支撐了我國跨省互聯重大輸電工程建設。
串聯補償技術是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及安全可靠運行的重大關鍵技術。21世紀初期,中國電科院在串補裝置關鍵技術相關領域開展科研攻關,保障電網輸送能力安全可靠提升。2004年,該院自主創新研發的第一套國產化可控串補裝置――甘肅成碧220千伏可控串補裝置順利投運,實現了國產化串補“零的突破”,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第四個掌握串補及可控串補核心技術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2007年,該院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套采用混合復用方式的固定和可控混合串補裝置,抑制次同步振蕩現象,解決了電力系統次同步問題。這對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意義深遠。
2004年以來,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重要負荷中心大比例受電成為我國電網的基本特征。如何保障關鍵輸電斷面安全運行,提升負荷中心動態電壓支撐能力,避免大停電情況發生,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國家安全極為重要。中國電科院攻克了輸電斷面動態功率分析與控制、受端電網電壓穩定評估與控制、多時間尺度全過程動態仿真三大難題,有力支撐大電網安全防御的“三道防線”。
2012年以來,我國加大對清潔能源發電的支持力度。配電網從被動配電網向主動配電網過渡。為了在配電網運行層面給分布式電源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同時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支撐電網穩定高效運行,中國電科院圍繞主動配電網運行可靠性提升關鍵技術展開攻關,歷時4年研制出綜合配電單元、有源快速切換控制裝置和主動配電網運行優化控制系統,顯著提升了主動配電網運行可靠性。
推進輸電技術升級創新
在輸電技術領域,不斷摸索前進,立足于推動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創新進步,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重大難題,形成了完整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體系
10月10日,中國電科院換流變壓器研制團隊開展±1100千伏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應用絕緣材料局部放電抽檢測試工作。±1100千伏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是該團隊牽頭研制的又一新裝備,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特高壓輸電裝備的自主可靠性。
在輸電技術領域,從高壓到超高壓,中國電科院曾沿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摸索前進。從我國第一個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到第一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再到第一個±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國電科院解決了大量電網建設和規劃設計中的難題,完成電力系統穩定、控制、聯網和設備質量跟蹤等重要任務。其中,在三峽輸變電工程建設中,該院成功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
為了減少城市電網架空配電線路故障,提高供電可靠性,中國電科院圍繞雷擊斷線防護技術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防雷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
我國輸電技術發展到特高壓等級,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突破了當時已有的電力工業基礎、技術與人才儲備限制,因此,在特高壓領域開展自主創新勢在必行。
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啟動特高壓輸電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電工領域包含核心設備研發、法定高計量基準建立、線路桿塔施工等技術難題。
中國電科院立足于推動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創新進步,先后攻克了特高壓系統過電壓深度抑制、重污穢外絕緣配置、特高壓大容量設備多物理場協調控制、復雜多導體系統電磁環境、強電流試驗技術等一系列世界級重大難題,形成了完整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體系。“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多年來,中國電科院全面建成國家電網公司“四基地兩中心”,建立健全我國高電壓大電流計量基準體系,覆蓋工頻、直流、沖擊等方面;開發了架空輸電線路三維協同設計系統,形成大規格角鋼塔、高強鋼管塔等同塔多回特高壓線路桿塔成套技術。該院首創電磁式工頻高電壓比例疊加量值溯源方法,建立了國家工頻高電壓全系列基礎標準裝置及1000千伏現場一體化校準系統,為全國各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和各行業開展高電壓量值溯源提供工作標準。
推薦閱讀
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道氏技術公告,全資子公司MJM公司擬向MMT公司增資4億元,增資完成后MJM公司對MMT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5%上升至87.23%。據公告顯示,MMT公司位于非洲剛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電科院惠東: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總量預計需要1.5億KW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engyuan/xincailiao/3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