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現有技術條件下跨區輸電及新能源承載規模存在技術約束。現有技術框架下,為了保證系統穩定,常規機組開機需要保持一定安全水平,使系統調峰能力下降,新能源承載規模進一步受到限制,跨區輸電及新能源規模存在技術約束。
4.適應減碳目標的市場機制亟待完善。
一是現行上網電價機制無法維持火電機組生存。預計到2030年煤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低于4000小時,2060年低于2000小時,按照當前的電價機制,火電機組無法回收成本。
二是輔助服務費用僅在發電側分攤,并未疏導至用戶側。目前輔助服務成本通過電源側分攤,進一步擠壓了電源側生存空間,電源經濟承受能力不足不利于未來長期電力系統穩定運行。
三是現行需求側響應補償機制難以為繼。據測算,需求側響應量與火電機組裝機的降低量相當。但實施需求側響應需要向用戶提供大量補償,推高系統運行成本,需在電價機制中統籌考慮。
四是規模化儲能的應用將推高供電成本。為了實現大規模新能源消納,系統中需要配置大量儲能設備,將推高供電成本,需在電價機制中統籌考慮。
五是現行交叉補貼電價政策不利于調動用戶側資源。居民、農業用電長期享受大規模交叉補貼,但其資金來源近年逐漸下降,現行交叉補貼方式難以為繼。由于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各類用戶需承擔更多成本。
5.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面臨技術挑戰。
根據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現有的技術路線及實施路徑,需要在電制氫、CCUS、碳排放評估、電力數字化、儲能、電力電子設備主動支撐技術、需求響應、電力市場等方面加大技術研發,但上述技術絕大部分還處于成熟度不高、穩定性不足,無法大規模推廣應用。繼續在短期內實現技術突破并廣泛應用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之中。
相關建議
一是要解決好安全問題。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隨著生產和消費側電能占比的提高,電力作為基礎能源的作用和地位愈加重要,而電力生產又以強不確定性的風光為主,各時空尺度的能源安全(主要體現在電力)挑戰巨大,從毫秒級的設備安全、秒/分的運行控制安全、小時/天調度安全、周/年的供給安全,以及物理、功能、跨行業和社會等廣義空間尺度的安全,需要從全社會的視角審視電力安全問題,需要通過創新解決電力安全問題。
二是要多行業、多主體統籌推進。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保證電力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行各業協同,通過政策、法規和體制機制創新,業態、市場和電價機制創新,以及技術創新共同解決。
三是要明確階段,分步實施。從能源電力系統的發展來看,近期是能源轉型期,任務是市場、法規、技術的研發;中期是新型電力系統形成期,完善政策法規和市場電價機制,解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安全運行問題;遠期是新一代能源系統形成期,解決能源近零排放和能源電力安全問題。因此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一定要尊重科學規律,做到規劃上由遠及近、措施上全面具體,分階段統籌實施。
作者簡介:
周勤勇
作者供職于中國電科院電力系統碳中和研究中心
推薦閱讀
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戶用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要求》發布 10月22日起施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浙江省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戶用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要求》(DB33/T 2377-2021)發布,標準將于2021年10月22日起施行。本標準規定了農村生活污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如何構建符合“雙碳”目標的新型電力系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engyuan/taiyang/31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