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需要滿足不同時間尺度需求的儲能技術,可大致分為功率型(秒~分鐘級)、能量型(1~2h)和容量型(>4h)。在調頻方面,電化學儲能功率調節范圍大、響應速度快,調頻性能最優,在啟動速度上,電化學(秒級)>物理儲能(分鐘級)>燃氣發電(簡單循環15~30min,聯合循環1~2h)>燃煤發電(冷態啟動7~10h,熱態啟動1.5~2h)。在容量型儲能技術方面,目前來看,抽水蓄能、(全礬)液流電池和壓縮空氣儲能,以及帶儲熱(100%負荷配置)的光熱發電,能夠解決新能源日內穩定出力的調節需求(需至少具備6~8h時長的儲能)。
在多日、周、季等更長時間尺度下,氫能(新能源直接電解水制氫)是一種長周期化學儲能方式,在終端能源中作為電的重要補充(預測2050年前后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10%左右),可有效提高能源供應安全水平,適用于分布式熱電聯供、交通、冶金等多種場景,但是若再大規模集中地轉為電則仍需解決很多技術經濟性問題,而兼具常規水輪發電機組和抽蓄機組的混合式水力發電也可實現長周期儲能,化石能源(煤、天然氣)本身就是一種可長時間存儲的一次能源,但是火電機組的冷/熱備用狀態對啟動時間、響應速度有較大影響,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負荷備用、旋轉備用、停機事故備用容量大小及方式選擇有待深入研究。
三、主要應對舉措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源-網-荷-儲全環節共同發力,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完善新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及電價政策,加強電力市場建設。
一是優化電力流總體格局,協同“資源優化配置”與“負荷優化配置”,優化產業布局,將部分負荷由中東部向西南、“三北”地區布局,如“東數西算”工程,實現負荷需求與資源分布相適應;
二是統籌資源,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實現互補系統運行控制和調度的一體化,研究應用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預測、主動支撐、虛擬同步機等友好并網技術,提高新能源的出力穩定性和可調度性;
三是完善送受端網架,增強省間電力互濟,提升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發展基于IGBT、SiC等新一代電力電子器件的柔性交直流輸電技術,使電網更能適應新能源的出力特性,優化調度,提升電網對“源-網-荷-儲”的協同調度能力,提高系統消納能力和平衡能力;
四是提升源-網-荷靈活調節能力,如新建抽蓄、調峰氣電、煤電靈活性改造(深度調峰及快速啟停)、需求側響應、儲能等;探索V2G(Vehicle to grid)、V2H(Vehicle to home)、V2L(Vehicle to load)等應用場景(按帶60千瓦時算,可供家庭一周左右緊急用電);
五是突破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建立新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推動氫制儲運用環節和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及裝備、系統研發示范;
六是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形態發展,利用先進數字化和電力電子技術,加快智能、主動、柔性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的發展,提高新能源與負荷的“可觀、可測、可控”水平,提高電網主動消納能力;
七是加快完善輔助服務市場、建立容量市場,不同市場主體電能價值具有多樣性,要通過完善電力市場予以體現和反映,發揮不同市場主體功能作用和積極性。
推薦閱讀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10月31日,山東沂蒙抽水蓄能電站1號、2號機組投產發電,為山東電網增加了60萬千瓦優質調峰能力,為助力打贏電力保供攻堅戰增添了新的動力。沂蒙電站的投產>>>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engyuan/fengneng/31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