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1977年“救我,歐比王,你是我唯一的希望”的星球大戰(zhàn)上映以后,我們就已經(jīng)開始夢想有一臺3D全息顯示屏。不過,要掌握這項技術并不容易。我們已經(jīng)看過有很多嘗試做近似3D顯示屏的例子,像全方位2D可見圖像,但目前科技界仍未完全制造出真正的3D。
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大學的新成就可能是最接近3D的了,通用碳基石墨烯是其關鍵。
“雖然還有工作要完成,但3D影像的前景似乎是跳出屏幕……而且無需繁瑣笨重的配件,例如3D眼鏡。”格里菲斯大學工程學院的Qin Li說到,他是管理該研究的碳結構分析的人員。
這款碳基顯示屏由來自格里菲斯大學以及斯維本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fā),基于Dennis Gabor的全息法,而Gabor還因此法在197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該團隊打造了高分辨率3D全息顯示屏,視角寬達52度,其建造基礎是由折射光線的小像素組成的數(shù)字全息屏幕。
其技術細節(jié)有點復雜。
本質上來說,像素越小,當燈光穿過折射時,全息圖所產生的視角會更好。
要打造全息圖,那么氧化石墨烯(石墨烯與氧氣混合的一種形式)需要經(jīng)過一個叫做光還原的過程:用快速脈沖激光加熱氧化石墨烯。這樣,像素在折射光線的時候就能產生全息圖像。
該團體稱,有一天,這可能會徹底改變顯示屏——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移動和可穿戴技術。它還能用于全息防偽標簽、安全標簽以及個人識別。

這對于其首款實用應用來說也是說得過去的:目前,該技術知識用于生產1厘米大的全息圖像。不過,Li和Gu解釋道,由于石墨烯的機械強度,它的延展性是沒有限制的。
此外,理論上來說,如果石墨烯氧化物折射率的調節(jié)能力不需要溶劑或者后處理的話,光還原石墨烯氧化物顯示屏也是很容易生產的。Li說到。
“使用石墨烯還能減輕銦供應少的壓力,銦是常用于電子設備的金屬元素。這個領域里還有其他的技術在開發(fā),但光還原氧化石墨烯似乎是目前為止最具潛力、最實用的,特別是對于可穿戴產品來說。”她補充說到。
推薦閱讀
很多人都不喜歡演講,其中一個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好。這就是開發(fā)Rhema的原因。這款產品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制,并以希臘語中意為“說話&rdq>>>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yanjing/708.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