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步入2016年注定又是注入了一番新的血液一樣,總有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公司在快速成長,如果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么將注定被淘汰,除開常規消費類數碼電子產品外,一些新興領域正在萌芽發展并逐漸走入正軌,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發展著。尤其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無人機、無人駕駛、虛擬/增強現實在今年趨于爆發的趨勢,從今年初已經結束的CES 2016、MWC 2016這種重磅級的展會來看,也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內容都是在這種新興領域上,當然這也是整個行業、消費者、媒體所密切關注的一個領域,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一次科技革新。
如果說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智能硬件的發展還需要時間來磨合以及廠商的不斷研發才能讓大家看到更多親切觸手可及的產品的話,那么VR與AR的發展就顯得更加與時俱進并且已初具雛形,消費者目前也可以在市面上真真切切的體驗到相關產品,感受其中獨一無二的魅力。然而當一個新鮮事物誕生之際總會是百花齊放同時也倍受質疑,一些品牌推出的產品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一些則可能是搭上順風車一般發展的如日中天。尤其VR設備目前算是普遍進入大家視野,那么關于產品方面會出現良莠不齊各有差距的情況,對于消費者而言到底什么樣的VR產品才是真正需要的,今天筆者就與大家一起分析下,看看現在VR產品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大趨勢下的求生發展
如果你真正喜歡并且關注VR領域的話,可以發現也就是最近這2年才被推上行業的風口浪尖,以至于各家廠商像看見了一塊寶地一樣,蜂擁而上也不管到底能不能做好,先占了地盤再去逐漸發展內容與推出優質的產品,這種情況雖然跟上了行業趨勢,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到底能不能長久生存下去。
目前做虛擬現實的企業可以看成是兩種,一種是駕輕就熟有傳統軟硬件或內容的支持,向虛擬現實領域滲透,例如索尼的PlayStation品牌、HTC、Oculus Rift、Go Pro、三星Gear VR等,推出一體式VR設備或者支持手機VR設備等,此外再加入各種游戲大作、電影資源、成人視頻內容等將之作為一個發布平臺,讓消費者能夠最大程度上的體驗到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帶來的VR體驗。
而另一種是新興VR公司,這種形態的公司推出的VR的產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極度依賴互聯網,致力于打造生態平臺、內容資源整合等,在硬件產品研發、品牌推廣、軟件內容研發上進行布局,例如暴風科技、樂視等。
以上這2種不同形態做VR的企業帶來的產品給消費者的用戶使用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大趨勢下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才能求生存謀發展,至于消費者到底是喜歡哪一種口味,那就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了。
行業領頭羊的重要性
出于消費者的考慮,他們肯定希望自己買到的VR產品是業界領先的、價格平易近人的、保質保量的,但是面對實際情況不得不承認目前VR領域在行業規范上還是有所欠缺,何謂是VR行業規范化?往簡單點說就是有一個條條框框、一個行為準則甚至是門檻在約束著,以至于不會出現目前VR內容稀缺、 制作成本過高、內容呈現方式同質化的現象。
如果體驗過目前市面上的VR產品可以發現在內容上大多粗制濫造、各類VR產品之間也無法實現互聯互通,讓樂趣感大打折扣。消費者所希望的沉浸式體驗也并沒達到,并且VR設備目前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高速暢通的網絡條件,這也成為了制約VR設備發展及普及應用的一個因素。此外許多打著高大上標簽的山寨品牌及產品,在目前這個魚龍混雜的VR市場上真是隨處可見,低則幾十元貴則大幾千元的產品都有,甚至很多產品都是不曾聽說過的,也有技術門檻低的手機VR產品成為了主要山寨對象,這類產品的使用體驗感受并不好。
所以在沒有一個具體的行業領頭羊出現時,一些混雜在這其中的劣質產品無疑會影響行業發展,也會令產品給消費者的印象大打折扣,消費者所需要的是規范化、精致化的產品,需要一個行業榜樣帶著大家往前進步。
推薦閱讀
在經歷了資本初期的騷動和觀望后,各大手機廠商開始對VR(虛擬現實)躍躍欲試,繼三星、HTC、索尼之后,國產手機品牌也紛紛加入了VR戰局。 華為在日前舉辦的P9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VR設備發展現狀 良莠不齊各有差距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vr/1304.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