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諾基亞推出了一款售價千元的智能睡眠監測儀“Sleep”,據稱這款設備只需要放置在床墊下方,就能偵測出用戶的睡眠周期(包括深度睡眠、淺度睡眠、快速眼動睡眠),跟蹤心率和監測打鼾情況。

智能睡眠監測儀“Sleep”
諾記的“新玩具”一經推出,關注智能設備的小伙伴又再對睡眠監測這玩意提出了質疑:一個幾十塊的手環也說能監測睡眠,甚至下載個免費的手機App也能告訴你昨晚睡得好不好,這些智能設備到底靠不靠譜?這還得從它們監測睡眠的原理說起。

智能設備監測睡眠的原理
事實上,市面大部分智能設備的睡眠監測功能是根據腕表型體動記錄儀(Actigraphy)的原理制作的,體動記錄儀會使用加速度計記錄用戶在睡眠中的運動狀態來分析其睡眠情況。

簡單來說,當體動記錄儀監測到用戶不怎么動了,就判斷用戶睡著了;如果用戶開始活動,就判斷用戶已經醒來了。雖然實際測量情況沒那么簡單,但體動記錄儀確實是根據用戶的微小運動來判斷睡眠的深度的,而這種方法可以大致記錄用戶的入睡和清醒時間。
而不同價格的智能設備由于功能豐富程度不一樣,測量的睡眠結果也就有所區別。功能更多的智能設備,比如有心率和血氧監測功能,或是會調用麥克風收集用戶鼾聲數據,能夠根據更多數據協助分析用戶的睡眠情況,自然會對用戶的睡眠狀況有更精準的把握。

另外也有用戶比較關心深度睡眠、淺度睡眠、快速眼動睡眠三個睡眠周期的長短,以此判斷自己的睡眠質量,其實就智能設備的監測手段無法還原用戶睡眠周期特征,這部分數據并無多大參考意義。
睡眠監測金標準——多導睡眠監測
對于睡眠監測,醫院一般會使用多導睡眠監測系統,檢測患者的腦電、眼電、下頜肌電、口鼻氣流、呼吸動度、心電、血氧、鼾聲、肢動和體位等多個參數,進而分析出患者的睡眠深淺周期和質量。
我們簡單對比一下基于體動記錄儀原理監測睡眠的智能設備和智能手機,以及搜集豐富的人體數據進行睡眠分析的多導睡眠監測系統,可以看出兩者的精準度必定是天差地別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面也提到,智能手環等設備對于睡眠周期的分析是非常不準確的。另外,睡眠呼吸暫停、呼吸紊亂等癥狀是無法通過智能設備監測到的,也就是說其發現問題的能力非常有限。
智能設備的睡眠監測功能可以作為我們調節作息、改善睡眠的參考,部分功能豐富的智能手環對我們入睡和清醒的狀態的分析還是比較到位的,不必因為沒有醫療參考價值就一棒子打死。
只是對于部分有睡眠障礙等疾病的患者,應當及時就醫檢查,不能依靠智能設備的睡眠監測功能來幫助自己改善睡眠。另外,很多用戶關心的深度睡眠、淺度睡眠、快速眼動睡眠的分析,一般智能設備是無法精確計算出來的,所以不必在意設備給出的睡眠質量評分,以免增加無謂的睡眠壓力。
推薦閱讀
一直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太平洋眾測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不,最近開始健身,手機計步一直不是很方便,又不能實時監測心率。正在比較眾家手環的優劣,準備選個性價比最高的,W>>>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戴個手環監測睡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shouhuan/2669.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