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智能手環】2017年6月7日 編輯:葉子

有言論稱,曾紅極一時的智能手環市場已經淪落為雞肋。
最近確實有幾家明星公司表現不佳。
可穿戴市場的龍頭Fitbit在五月初發布了最新財報,2017年第一季度Fitbit只賣出300萬臺設備,相比2016年的480萬,大幅下跌37.5%。
智能手表的鼻祖Pebble去年底宣布停止運營,僅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就將技術軟件等資產轉給了Fitbit,要知道手表大廠 Citizen 曾有意出價 7 億 4000 萬美元收購 Pebble。
而一出生就集資本、市場、人口基數等紅利于一身的Jawbone,曾被認為是Fitbit最大的挑戰者,在去年尋求賣身無果之后,在今年初宣布退出可穿戴市場。
幾件事連起來看確實讓人感覺到一陣寒意。但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
智能手環市場并未遭遇寒冬
實際上,Fitbit賣不動的原因在于其產品同時受到低端和高端的擠壓,低端競品以廉價的小米手環為代表,高端競品以Apple Watch為代表。Pebble則由于成本上升、投資環境變化、經營等問題,導致財務狀況逐漸惡化,最終賣身。Jawbone雖然承受資本的溺愛,但在產品上屢次犯錯,終食惡果,無奈退市,改行求生。
所以,上述三家明星公司的不佳表現都是經營問題,歸咎于行業大環境顯然有失偏頗。其實,可穿戴市場非但沒有陷入寒冬,反而是發展健康。
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可穿戴市場全年發貨量達7810萬部,增長172%。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出貨總量為1.024億部,同比增長31%。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同樣證實了智能手環的良好前景。2015年,國內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2016年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56億元左右。預計2017年將會達70億元的規模,平均增長速度15%以上。

所以,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國內智能手環市場,行業發展趨勢都是向上的、健康的。
市場規模之所以能持續擴大,主要原因是手環類智能穿戴設備雖然存在諸多詬病,但正逐漸被用戶接受。實際上,智能手環在運動領域、健康保健領域以及兒童智能領域都得到了初步認可。通過智能手環,運動達人和保健達人可以實時獲取自身的各項生理信息,包括心率、步數、熱量消耗、睡眠質量等。在兒童智能手環市場,智能手環實時定位和即時通信兩大產品特征精準地切中了家長擔心子女人身安全的痛點。
據GfK 2016年對歐洲16國調研結果顯示,33%的受訪者會使用智能手環、智能配飾、智能手表、在線或手機端設備等產品來監測或管理身體的健康狀況。
總的來看,市場既有容量又有增量,用戶也有需求。因此,智能手環市場非但沒有遭遇寒冬,反而存在市場紅利。
測不準是智能手環的最大瓶頸
不過,智能手環雖然在‘量’上仍有增長空間,但在‘質’上已經陷入瓶頸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環無論是功能還是造型都很相似,缺乏創新,功能方面大都具備時間顯示、步數檢測、心率檢測、睡眠檢測、消息提醒、久坐提醒、藍牙連接、續航、防水等,造型方面以腕帶+屏幕(或膠囊)為主要形式。
另一方面是智能手環檢測數據失真。關于智能手環檢測數據不準的笑話可是不少,比如帶著手環彈吉他,幾十分鐘就能創造讓人吃驚的健身記錄。比如手環夜間放置在桌上依舊能檢測出七八小時的睡眠。比如,2015年有一大波美國消費者起訴Fibit推出的兩款健康追蹤產品Charge HR和Surge,因為它們的心率追蹤根本不準!再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心血管的專家對包括Apple Watch在內的7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環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智能手環對熱量消耗的記錄能力十分糟糕:所有手環的錯誤率都超過了20%,其中甚至有一個樣本的錯誤率達到了93%。
實際上,數據檢測不準是智能手環最大的瓶頸。從本質上講,數據是智能手環的核心,數據的準確性和用戶的依賴性是正相關的,而檢測數據的不準也造成了智能手環“難當大任”的困境。數據不準意味著用戶不會把數據太當回事,檢測到數據大多供用戶消遣娛樂,無法為用戶提供更深入的健康管理建議。這也導致了智能手環的用戶粘性不強,一些用戶甚至把手環放到角落里落灰。
智能手環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提升自然會提高用戶粘性。設想一下,如果熱量消耗測的準,減肥達人可以根據熱量消耗決定食物的攝入量;如果血壓測的準,高血壓患者可以實時監控血壓,甚至高血壓預警也迎刃而解了;如果睡眠檢測的準,睡眠檢測結果可以作為睡眠障礙患者的醫療依據……當智能手環的檢測結果更專業更準確時,智能手環就成了用戶剛需,不再是“玩具”了。
對于智能手環廠商來說,當智能手環的檢測結果上去了,智能手環廠商也就從硬件廠商搖身變成了掌管用戶健康指標的大數據公司,其價值也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然,前提是檢測結果要準。
品質和續航是智能手環行業的兩大痛點
除了數據,品質和續航也是智能手環行業的關鍵。
品質是產品競爭的重要壁壘。智能手環在經過五六年的發展之后,已經告別瘋狂增長的野蠻階段,進入理性增長階段,品質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在國內智能手環市場上,華為和小米合計占據了半壁江山,初步形成雙寡頭的競爭局面。這種競爭格局下,優質產品想分杯羹尚且存在難度,劣質產品想突圍已經很艱難了。

2016年中國智能手環市場競爭格局(單位:%)
續航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產品的重要程度決定了用戶的忍受程度,智能手環還沒有重要到讓用戶幾天一充的程度。第二,傳統消費者習慣數年更換一次電池,一旦變成幾日充電一次,習慣上難以適應。第三,智能手環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耗電量也越來越大。所以,長續航絕對是加分項。
目前,智能手環市場缺乏一款真正引爆消費者的產品。野村證券中國電信研究分析師黃樂平表示“相關廠商只有推出具有顛覆性創新的產品,才有可能真正吸引消費者,而目前大家都還在摸索,就看接下來到底能否推出特殊的產品。”
據筆者了解,近期也有不少手環問世,雖然各自賣點頗優,但大多存在不同緯度的詬病。而近期即將發布的榮耀手環3,還未問世便以被網傳火熱,似以精準數據監測主打。在我看來,能真正引爆消費者的產品一定是在精準數據檢測、品質和續航方面實現突破的手環產品。而近期操作預計在6月12日發布的榮耀手環3能成為引爆消費者的產品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您有相關疑問,請在新聞下方進行提問,小編葉子會及時回復您,如果您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被采納后樂購科技會刊登和注明。(完)
推薦閱讀
GOGO HR智能運動心率手環,從外觀上看似十分簡單平平無奇的智能手環,但是內涵十足!其中心率功能,以及運動計劃確實是手環的重點,也是時下其他手環所不具備的功能。這兩個特點充分讓我看好GOGO HR智能手環的市場,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手環行業的新標桿出爐 智能手環市場并未遭遇寒冬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shouhuan/2102.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