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一早,從睡夢中醒來的孫健習慣性地打開小米手環記錄的睡眠記錄表,查看自己昨晚的睡眠情況,“睡覺的時候戴著就行,幾點入睡、幾點起床、深睡眠和淺睡眠的記錄都有,我最近睡眠質量不太好,寶寶踢被子,我得半夜起來給他蓋被子。”
孫健說,這款手環可以用“物美價廉”來形容,只要藍牙連接、手機安裝app,不僅是睡眠狀態,其他諸如記步、仰臥起坐、智能鬧鐘、來電震動等功能都可以實現,而它在小米官網的售價才79元。
孫健用的這款手環,屬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一種。這種設備以手表等形式,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上,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實現強大的功能,成為繼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后的下一個熱點。
青島喵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強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多以具備部分計算功能及可連接手機和各類終端的便攜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產品形態主要包括:以手腕為支撐的watch類、以頭頸為支撐的Glass類、以腳部為支撐的shoes類、以腰部為支撐的girdle類等四種。
他說,簡單來說,可穿戴設備就是縮小版的手機。不論是三星的galaxy gear,還是索尼的smartwatch,熟悉的解鎖畫面、似曾相識的圖標設計,以及手機上的設置中心,所有的內容都被搬到一塊不到兩英寸的屏幕里。
用戶體驗要提升
在眾多可穿戴設備中,最多的還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高強說,手表(手環)的功能主要就是健康管理、位置管理。
目前,喵星設計的智能手環已經作為試點在李滄銀齡助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100多位殘疾人和60歲以上獨居寡居的老人享受到了服務。記者看到,這款專為老人定制的手環,外形類似手表,正方形的“表盤”是個觸摸屏,屏幕界面設有通訊錄、電話撥打、GPS定位、心率監測4個圖標,屏幕右側有一個快速撥號鍵,可一鍵撥通托養中心服務平臺。
李滄區銀齡助老服務中心主任毛文杰說,手環“打包”的服務,集心率采集、定位、健康監護、呼叫等功能于一體,監控和管理用戶的健康。不過,記者試戴后,發現手環比較笨重,并沒有像行業展望中一樣,如戒指、項鏈等首飾一樣融入生活,這種缺陷在市場上的各類可穿戴設備中都或多或少存在。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可穿戴設備延伸了人的體驗,比如監控用戶的睡眠和健康。但動輒幾千元的價位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他認為,青島市場出現的可穿戴設備有很多同質化的設計,尤其是在智能手機上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圍繞這個核心技術,做出怎樣的用戶體驗,最舒適地怎樣融入消費者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是關鍵。
抓住“痛點”就是贏家
根據Global Web Index近日針對對32個市場上17萬名成年網民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9%的人擁有智能手表,7%的人擁有智能手環。其最大用戶群體是亞太地區年齡在25~34歲的高收入男性人群。相比之下,80%的成年網民擁有智能手機。
高強說,不僅在青島,就國內而言,可穿戴設備仍然是一種小眾產品,尚未被更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
至于可穿戴設備難普及的另一個原因,他認為,智能手機的替代性太強。智能手機生產商不斷把智能手表、手環的功能移植到手機上,而這一趨勢也在不斷削減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需求。不少用戶反映,記錄運動量、計算消耗卡路里、監測睡眠等功能,下載個免費的App就能實現。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賣家并未開發出基于普通用戶的必需性應用,如果僅僅是一些錦上添花的小玩意兒,那吸引的只能是極客發燒友。”高強說,單就健康指標而言,單純的健康檢測等功能,還難以打動消費者。
高強認為,可穿戴設備的前景是可以看好的,但是未來,誰能抓住用戶的消費“痛點”,誰就是贏家,“到2020年,青島有四分之一是老年人,其中居家養老的比例是很大的,如何解決這部分老人的安全問題、提升對他們的服務質量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京東眾籌前幾天發布了一款男用的健康智能情趣玩具,讓宅男關注男性健康的概念獲得科技宅們的好感和追捧。活動開啟后,支持人便以3分鐘一個訂單的速度火爆遞增,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可穿戴設備企業抓住“痛點”就是贏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qita/483.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