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報記者陳寧攝影王陸杰
本報訊近日,IDC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報告顯示當季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715萬臺,同比增長45.2%,小米、華為、蘋果位列市場份額前三。根據IDC的預測,至202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億臺的規模,尤其是耳機以及手表、手環等產品將占據大多數,而且設備的獨立性也將不斷上升,不再是簡單的手機設備的延展,而是在應用場景上向著IoT生態靠攏。
其中一個趨勢是,可穿戴設備已進入工作場所使用場景,越來越多的員工將其用于專業目的。許多專家認為,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改善員工溝通和提高生產力來幫助企業。
可穿戴設備需求提升
數據顯示,在Q3季度中,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約為2715.1萬臺,同比增長45.2%。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618萬臺,同比增長75.5%,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097萬臺,同比增長38.2%。
未來3年中,中國可穿戴市場將迎來一次爆發,根據IDC日前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接近2億臺,耳戴式可穿戴設備將占51.6%,腕式可穿戴設備將占46.6%。
若再細分到各個產品類別,真無線耳機和智能手表都將迎來高速發展,智能手表憑借完善的使用體驗和豐富的拓展功能快速增長,市場占比高達29.8%。
智能眼鏡成“新式武器”
戴上智能眼鏡,周圍的人看到的是舉起手臂對著空氣做出各種動作,但對于頭戴顯示器的人來說,看到的是清晰的3D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這是可穿戴設備走進工作場所的一次嘗試。如今,這一嘗試正在被融入企業培訓領域。
京東物流推出一套智能化物流培訓課程。通過該課程,員工可借助VR技術獲得高超的分揀技能。
記者了解到,在操作過程中,員工只需頭戴VR設備,手持掃描槍,面對電視屏幕,再根據屏幕上播放的視頻進行演示,就可以完成分揀、粘貼面單、纏繞膠帶等動作。這套課程內容包含分揀場景展示、分揀操作演示、VR虛擬操作、操作錯誤提示等,能幫助新員工快速上手。
在物流的整個流程中,分揀承擔著從倉儲中心到配送站點的傳輸,也直接影響到商品配送的時效。以前,分揀主要靠“師徒制”的方式進行學習,由于業務生疏可能會導致訂單破損、丟失、誤操作等情況。
除了物流業,引進可穿戴設備進行培訓在工業領域也已經先行先試。以鋼鐵巨頭寶鋼而言,VR培訓盡管在去年剛起步,且主要用于員工技能競賽培訓,但該企業在2013年就建立了冶金生產操作仿真實訓平臺,用于員工操作技能培訓已多年。
VR培訓避免了生產現場操作實訓的局限性。寶鋼人才開發院教培中心主任吳福民指出,以冶金生產培訓為例,不僅能進行區域生產工藝的全過程實訓,而且在訓練員工操作技能的同時訓練了員工的心理素質,消除了員工在現場實訓中的恐懼感,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細分性、操作性以及部分危險性較強的崗位,VR培訓不失為一個‘友好’又有效率的培訓方式。”他補充。
從上述企業的試驗不難發現,將可穿戴設備應用到培訓場景中,可豐富企業培訓內容,將實驗、實訓等技能訓練搬到課堂中進行。而由于這些虛擬的訓練系統無任何危險,員工可以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操作技能為止。
用大數據重新定義人力資源
除了新式培訓,可穿戴設備的出現還可以讓企業收集員工日常大量的數據信息,使得其可以基于員工的數據進行未來安排的預測分析。
另外,員工本身也認為可穿戴設備是一個真正的機遇。普華永道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77%的受訪者認為可穿戴技術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它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挖掘自身潛力。46%的人表示,公司應該為他們的員工投資可穿戴技術。
不過,就像任何新技術在被剛采用時,
總會伴隨著一些安全和隱私的問題,因此目前國內并沒有企業有這方面的嘗試。但此前已有企業將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作為福利獎勵給優秀員工,并引導員工健康生活。例如鼓勵員工減肥,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建議他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又或者是吃一頓健康的午餐而不是垃圾食品。如果員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會得到一些相應的獎勵。這也是一種員工激勵制度的嘗試。
推薦閱讀
當下消費市場中,一直貫徹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電動牙刷領域里也不例外。 了解電動牙刷的人都知道,電動牙刷因其材質的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可穿戴設備走進工作場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qita/2762.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