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D打印出來一套房子?科技創(chuàng)新未來如何幫助人們節(jié)省生活成本)

在Hacker News針對基本工資問題的討論中,YC掌門人Sam Altman表達了自己觀點:「創(chuàng)業(yè)公司要如何做才能使人人都變得更富有?我認為基本工資的保障固然重要,但是減少生活成本的支出才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解決貧困與創(chuàng)造機遇之間,僅僅依靠施舍不能解決問題。由行政權力所推動的解決方式不僅沒有效果,也不能為消除貧困找到正確的出路。
就像Altman所表明的那樣,使用技術來減少貧困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但是卻沒有人真正地想過要從這方面入手。技術可以從兩方面提高人類的福利:首先,技術能夠創(chuàng)造全新產品與服務,就像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以及比特幣。其次,技術能夠讓現有產品與服務變得更便宜。
創(chuàng)造新產品與新服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讓現有產品與服務變得更便宜還擁有前者所不能及的巨大優(yōu)勢:我們可以準確地認識到要從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最大進展。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所做的消費支出調查為我們簡要地展現出了美國人在一年當中都將錢花到了哪些地方。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支出都用在了三個類別上:住房、交通與飲食。如果我們想要大幅度減少生活成本,就需要從這三個方面首先取得突破。
住房

3D打印的房屋
根據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調查數據,住房在消費支出中占據了最大比例。勞工統(tǒng)計局將住房這一類目分解成了多個小類,包括住所、公用事業(yè)、家庭開支、家用電器以及家具。毋庸置疑,購買房子(或租房)是最大的消費支出,在美國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中人們居住費用支出已經占到了總支出的19.6%。而在最低收入人群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4.8%。
為住房花費的支出有一份是土地成本,另一部分則是地上建筑物的成本。撇開別的不提,至少本文的目的并不是異想天開的想要憑空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土地,因為土地的總量是較為固定的。但是我們依然有三種途徑可以去降低住房成本:
1、讓已有的建設用地容納更多人口(也就是讓更多人分攤昂貴的土地成本);
2、降低建筑成本;
3、將現存的更廉價且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變得更可用。
如果走第一種解決途徑,雖然確實能夠起到效果,但是相比于依靠技術解決,它更加需要行政力量的參與。想要增加現有用地能夠容納的人口,就需要城市減少區(qū)域人口數量限制以及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比如說現有的規(guī)定要求停車位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取消這一限制就能在既定范圍塞入更多車輛,節(jié)省下來的地皮用于建設住房。除此之外,如果將現在的市政稅以土地稅來代替,就能夠更好地鼓勵人們密集使用土地。
在第一種解決途徑中還有一種并非完全依靠行政力量的解決方式,那就是嘗試新的居住模式。比如說,為何我們不為那些年齡在18-25歲之間且不上大學的年輕人提供集體宿舍型的住房呢?這比讓這些高中畢業(yè)生去租一個獨立小公寓要便宜得多,且居住密集度也更高。
在其他兩種解決途徑中就更加需要科技創(chuàng)新的力量了。近年來在預制建筑方面已經出現了大量嘗試,這種建筑技術可以減少20%-30%的建設成本。因為預制建筑相比傳統(tǒng)房屋建造用時更少,所以它在施工時也減少了對于周圍鄰居的打擾。
而對于3D打印愛好者以及開發(fā)者來說,建筑也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受到關注的領域。一個中國的開發(fā)人員在一天時間里用一臺3D打印機造出了十間房子。相比傳統(tǒng)建筑施工來說,3D打印技術用于制造房屋的時候速度明顯更快,造價也更便宜。如果這項技術真的能夠成為建造房屋的主要方式,那么住房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例將大大減少。
最后,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讓廉價土地變得更有用處。比方說,促進遠程監(jiān)控技術(或者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上班通勤,這能讓更多的人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實現則能夠讓長途通勤變得容易接受一些,這將會使得遠郊地區(qū)的廉價土地變得更有吸引力。
交通

EasyMile無人駕駛公交車
既然上文中已經提到了無人駕駛汽車,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交通吧,這一項支出是消費支出的第二大項目,總計占到了17%(在最低收入家庭中則占到了15%)。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在購車上花費3301美元(不包含租車費用),油費2468美元,還有1112美元的汽車保險。而在涵蓋范圍更寬泛的「公共交通及其他運輸方式」上則每年花費581美元。
除了Uber與Lyft,近年來還涌現出了多種創(chuàng)新交通方式,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徹底放棄買車,它對于生活成本的減少將更為明顯。大部分車輛有90%以上的時間都是停在停車位里面,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降低Uber模式的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也許有一天能夠讓人們不用在購買自用車,避免一項數額巨大的浪費。
Uber與Lyft正在投資建設無人駕駛汽車,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可見的未來,如今已經被我們所熟知的Uber模式將會實現全自動化。不過如果將無人駕駛技術運用到公共交通中去將能夠打造出成本更低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這類似于UberPool,只不過車輛可乘坐更多人,且能夠自動駕駛。將無人駕駛技術運用于公共交通中可以使基礎設施成本支出最小化。
飲食

實驗室做出來的人造肉
美國人在食物上的支出占了總體消費支出的12.6%,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這一比例則在15.5%左右。與外出就餐不同的是,這其中的飲食支出大部分都是在家用餐。(有趣的是,無論收入高低,所有家庭都將5%的消費支出用在了外出就餐這一項上。)
科技創(chuàng)新能如何來降低食物的成本呢?當然了,Soylent已經是一家以生產相對便宜且方便的食物而著名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如果你將在公司附近吃自助午餐與帶一瓶Soylent做午餐的成本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后者能節(jié)省很多錢。Soylent公司也會不斷迭代,持續(xù)改進他們的產品。
不過雖然我個人很是看好Soylent這種食物,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全世界大多數人都將Soylent作為日常三餐。如果我們想要為大多數人減少食物開支,就需要降低食物原料的成本或者減少準備食物的花費。
一個在減少食物支出成本方面很有發(fā)展前景的做法就是不從真的動物身上獲取動物制品。Modern Meadow在這方面一家很具有實驗性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過他們似乎現在還主要考慮生產人造皮毛。在不浪費整只動物的前提下僅僅培育我們想要的部分,這就能夠有效節(jié)省資源。
食物的準備過程也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完成。很有可能這種發(fā)展過程將十分緩慢,一個十項全能的機器人大廚可能得要再過幾十年才會出現在生活中。那么一個類似于掃地機器人的做飯機器人如何?這種產品可以讓在家做飯變得更方便,讓人減少外出就餐,轉而選擇更為經濟實惠的在家吃飯。除了省錢,做飯機器人還可以幫助人們節(jié)省用于做飯的寶貴時間。
想要降低生活成本,增加所有人尤其是貧困階層的福利,減少在住房、交通以及食物上面的開支勢在必行。我希望能看到有更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這一領域投入更多資源。也許其中的一些公司會以我完全沒有設想到的方式獲得成功,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與蘋果低調的汽車計劃不同,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一直都維持著相當高的曝光度,前不久就有報道稱谷歌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更多城市進行測試,而也谷歌也已經公布了詳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D打印房子、無人駕駛公交降低生活成本?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qita/1184.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