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 科幻電影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被塑造為可以跟人類相親相愛,并肩戰斗的一份子。但現實生活中,為了能讓人工智能像人類一樣說話都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

圖注:科幻電影《我是機器人》劇照
回歸:
舊話題重回輿論中心
“人工智能”是時下非常熱的話題,以至于但凡科技公司都要將業務與它掛鉤。這股熱潮緣于今年年初,谷歌旗下英國公司DeepMind開發的AlphaGO計算機程序,在與世界頂尖棋手李世石的五番棋對決中,以4:1取得勝利。這場人機對決,讓沉寂了20年的人工智能再次回到輿論中心。
今年4月7日,艾瑞發布的《2015年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研究報告》中,將人工智能的發展劃分為了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
計算智能使得機器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計算,諸如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的出現,使得機器能夠更高效、快速處理海量的數據。
諸如傳感器,圖象,語音識別,大數據的自動駕駛汽車則屬于感知智能,目前的感知階段已經比較成熟,逐漸在向認知智能方向發展。
認知就是具備學習能力,能像人有記憶能力,具備決策能力。在這一階段,機器將能夠主動思考并采取行動,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實現全面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工作。
無論是硅谷的科技公司還是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對人工智能的投入都是不遺余力的。
谷歌、FaceBook、微軟、IBM都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在這個領域最早發聲的谷歌還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它的各類型產品中。這其中包括我們已經熟知的AlphaGo人工智能系統、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Search緩解交通擁堵等。
百度則早在2013年就在硅谷設立一家人工智能實驗室,取名“深層學習研究所”(IDL),招攬頂尖人才,以促進深層學習研究的開展。
一個不容忽視的發展趨勢是,未來我們的生活將從工業時代完全過渡到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會受人類的控制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擁有更多的功能,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
而這里有一個重要的課題需要解決:人類怎樣才能順暢的與機器進行交流,讓機器真正能與人類實現對話。(完)
推薦閱讀
iRobot推出一噴一抹的掃地機器人 為何不進中國市場?看不起?
iRobot在2015年推出了Roomba 980,沒有引進中國,2016年推出了Roomba 960,也沒有引進中國。iRobot真的如此不看重中國市場么,不,iRobot發現比起掃地中國人更喜歡拖>>>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jiqiren/1682.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