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格力要開始轉行做機器人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實際上,這并不是格力的突發奇想,早在三年前,也就是從2012年實施“機器換人”開始,格 力就啟動了“自主研發機器人”的宏偉戰略。包括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等部門,目前已擁有相關研究人員200多人。
據悉,格力的目標是,“3 至5年實現無人車間”。
“外界都知道格力是做空調的,但你走進公司再一看,它已經變成一個裝備制造公司,我們在無形之中已經走到這條路上去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感慨稱。
那么,此前三年間,格力為何要對研發機器人沉默不語?關于機器人,又為何一定要堅持自主研發?
原創設計 按需定制
走進格力的鈑金噴涂分廠,5個桔黃色機器人站成一排,正靈活地揮動“手臂”,將零部件“抓取”又“放下”,整個流程“流暢”銜接,快速而有序。
據廠區內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還是進口的,但這條由機器人及相關設備組成的生產線卻是由格力自主設計研發的。
“該機器人本體是外購的,但整個集成方案核心內容是我們自己在做。”格力電器自動化生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負載8公斤的機器人,格力已基本都 能自己搞定,12公斤、20公斤、50公斤的,正在進行到最后的試制量產,180公斤的,到今年年底之內,基本上也可以全面實現自制。”
數據顯示,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幾項設計專利。
“應該說我們已經制造的,而且已經應用的機器人,基本上和國際的水平是相當的。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擁有一個強大的自主研發團隊,原創設計能力較強,能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量身定制。”上述負責人稱。
四年前就已布局 癡迷“自主研發”
自動化升級需要嚴格審慎地方案設計和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一直是擺在中國家電制造業面前緊迫而重大的事項。
而格力卻早在2012年就已開啟了相關布局。幾年來,格力在該方面己完成了近100億元的投入。但此前,格力一直未對外公開其自主研發機器人的計劃。
唯一能被外界所能了解的是,格力的人均產值從2012年的99萬/年,增長到2014年的196萬/年。
那么,問題來了,格力為何要對造機器人“沉默”?
“格力的自動化戰略起步比其他企業都早,但如格力一貫的原則,在沒有做到最完美之前,不對外展示。”格力方面表示。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適應機器人生產的要求,格力的整個制造體系都在變革。比如,作為工業之母的模具制造,格力現今也已實現了突破。
據模具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廠區內1000人的產值已達10個億,人均產值達100萬,預計2018年格力電器的模具年產值能達35億,總投資30個億,有望成世界最大規模的模具廠。
此外,今年6月份左右,格力還成立了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由格力總工程師親自掛帥,統一協調格力整個標準體系的重置,以便更好地適應自動化升級。
在董明珠看來,格力開始做自主研發機器人,并不是看重機器人行業這個商機,更是出于一種責任感。如果想要改變代工的身份,擺脫對別人技術的依賴,就必須要用自己的東西創造一個新的生活。
推薦閱讀
對于各個傳統家居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來說,智能家居市場這塊大蛋糕都充滿了誘惑力,讓他們想要在其中占據一塊場地。27日,喜臨門披露定增預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格力進軍機器人市場 不是商機更是責任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jiaju/994.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