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正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據報道,實現從傳統電視到互聯網電視的跨越后,電視行業的競爭除了內容方面以外,人工智能將成為下一個方向。一眾互聯網品牌如樂視、小米、暴風,以及傳統電視廠商TCl、長虹等紛紛在人工智能上發力。
今年3月21日,小米發布了其主打人工智能語音的小米電視4A 系列;29日,樂視在京舉行“Unique”新品發布會,表示超級電視將標配智能語音遙控器;TCL在發布其互聯網品牌雷鳥后也宣稱今年人工智能將成為標配;長虹則在去年7月份發布了號稱是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的長虹CHiQ……
據介紹,去年以來彩電市場遇冷,而2017年也開局不利。根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彩電第一季度銷量下降5.8%,銷額下降0.5%。有行業人士認為,在這一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成為電視廠商尋求突破的新途徑。
時至4月,樂視414生態電商節拉開了電視春季大促的序幕,以期帶動行業扭轉今年開局電視銷售不利的局面。其他一眾廠商如小米、海信、TCL也不甘落后,紛紛宣布在4月14日這天開展大幅讓利促銷互動,有的還大炒人工智能概念,希望獲得消費者垂青。

但是,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電視?現階段對主打人工智能概念的電視該如何評價?未來什么樣的電視廠商能夠勝出?業界對此說法不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布局較早,用戶數據最全、數據挖掘技術最先進,并對用戶最具洞察力和能夠迅速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場景生活的企業將更快勝出。
具體來說,各大企業人工智能電視能夠在未來勝出取決于如下幾個因素:用戶大數據獲取、用戶大數據運營、內容、配置和生活場景5個方面。
一、用戶大數據獲取
人工智能雖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處于人們的想象和眾多美國科幻片中,但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上網人數的急劇增加衍生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為電視廠商進軍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燃料”。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可以更好地知悉用戶的身份特征、觀看習慣、內容喜好、消費水平等信息,從而可以在為用戶創造極致收視體驗的同時,充分挖掘用戶運營價值。
目前,從互聯網用戶數量上來看——
一、傳統電視廠商:TCL 2016年電視累計銷量達到2050.7萬臺,截止2016年12月底其網絡電視終端運營的激活用戶為1728.9萬;海信互聯網電視全球激活用戶數達到2343萬,其中國內日活用戶數突破900萬;長虹據稱目前已累計起千萬量級的用戶規模;
二、互聯網電視廠商:樂視用3年時間大屏電視累計銷量已經達到1000萬臺,而且用戶人群以有房、有車中產階級為主;小米電視近年聲調喊得很高,但至今未透露電視銷量;暴風電視作為上市公司,在其年報公布的電視銷量只有約100萬臺;剛剛布局的酷開、微鯨、PPTV等互聯網電視品牌雖然表面看起來雷聲很大,但實際銷量據業內估計也無法與樂視的千萬量級媲美。
從以上情況分析看,在用戶大數據獲取上,傳統電視廠商TCL、海信、長虹與互聯網品牌樂視,最具優勢地位。其他互聯網品牌還處于爬坡階段,隨著中國彩電行業在2017年預計進一步趨冷,TCL、海信、長虹和樂視與其他品牌的差距將拉開更大的距離。
二、大數據運營
大數據運營以大數據的量為基礎,同時必須輔以人工智能技術。從現實取得的成果來看,眾多電視廠商還僅僅停留在智能語音識別階段。比如小米主打人工智能的4A電視,包含關鍵詞搜索、開啟應用游戲、查詢天氣日歷等語音交互功能。
有媒體分析認為,人工智能尚未成熟,各大廠商搶先推出人工智能電視僅僅是為了跟隨潮流炒作概念,并未在軟件方面有實質性進展,能夠解決用戶痛點的殺手級應用也沒有出現,因此人工智能電視概念大于實際。
這話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對。深入挖掘發現,樂視在人工智能電視的布局中雖然比較低調,但取得的成績遠不止于智能語音那么簡單。
據介紹,樂視超級電視擁有樂視云(智能云)、方舟系統(廣告服務)、BOSS(一站式商業)、AI(智能算法)、觀星系統(用戶洞察)五大智能平臺。其中——
方舟系統作為首家大屏全流程廣告開放平臺,可進行全方位的資源分析和廣告精準投放,能為代理商、廣告主和其他客戶提供多樣性的商業服務;
AI智能算法平臺是行業領先的數據分析及運算技術,三個智能算法(基于千萬級知識圖譜節點技術,自然語言(NLP)處理技術和基于用戶意圖的智能識別技術)基于同一搜索詞,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搜索樂視,結果可能是股票、APP、新聞、發布會視頻,也可能是與微博或汽車相關的不同內容。系統根據用戶畫像,動態排序搜索結果。
觀星系統則是一套對用戶可以深度洞察的實時管理系統,可全程收集用戶的行為數據,智能推送廣告及服務信息,并通過用戶分類來配合廣告做精準投放。同時,通過觀影內容、終端屬性、社會屬性、應用屬性、購物屬性、動態使用、地理位置七大維度,衍生2000多個標簽,可以靈活的為每個用戶分類定制服務內容。
有行業人士人分析認為,這是樂視全球獨創并保持絕對領先的體系,建成的時間成本和體系布局與數據積累成本極高。一方面傳統廠商剛剛發力人工智能,根本來不及研發如此復雜的系統,另一方面其他互聯網電視企業也因為“追隨”的原因,也無法建立起可對標樂視人工智能完整體系。
所以結論是,在大數據運營上,唯有樂視才算是深耕互聯網電視人工智能的領頭羊。
三、內容、傳輸技術與配置
內容依舊是下一代電視發展的制勝法門。
從國內彩電行業看,唯有樂視具備自己獨有的內容體系,海量的版權、強大的自制能力和豐富的IP儲備,足以吸引更多的用戶。細分來看,樂視內容對應影視、體育、音樂、高技術的現場直播、劇院實體演出等,優勢突出。
而傳統電視諸如TCL、海信、創維,乃至互聯網電視小米等,都是與視頻提供商合作提供內容,這就使有效整合內容與應用、操作系統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諸如多賬戶的登錄、付費等,極大影響了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樂視傳輸對應全球750個CDN節點,以及30Tbps的出口帶寬,云傳播能力很強,保障了高畫質、高清晰節目的流暢播出。而相比其他互聯網電視,都是租用他人帶寬,在流暢度、高清度、體驗度上遠不及樂視。
此外,人工智能因基于海量的數據處理能力,對電視硬件的配置有很高的要求。樂視超級電視一開始即堅持高配——采用業內頂級的處理器,業界最高的3G+16G到4G+64G極高存儲配置——以迎接未來人工智能時代。
但相反的是,其他電視廠商卻還在推出1G運存、8G閃存或2G運存、8G閃存的低端、低性能電視。這樣的電視一兩年之后即卡頓得無法使用,更不用說迎接未來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了。
以43吋的電視為例,康佳LED43M3000A為1G+4G,海信(Hisense)LED43EC660US為1.5GB+8GB,最新出的小米電視4A 標準版為2GB+8GB。而樂視43吋的超4 X43的配置為3GB+16GB。

(圖:網傳樂視超4 X43M與小米最新發布的電視小米電視4A 43英寸CPU跑分對比。紅色為樂視,藍色為小米)
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曾表示,在智能手機都已普遍使用4G+64G甚至6G+128G組存儲合時,電視作為大屏智能終端還停留在1G+8G的組合,本身就不正常,就連2G+8G的組合也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安卓生態系統的長期運營體驗了。
這里可以再加一句,更遑論能滿足人工智能所要求的對大數據高速處理的能力了。從這三方面的對比上,樂視無疑又下一城。
四、生活場景
可以預見,人工智能電視的使命是打造豐富的家庭生活場景,這個場景不僅僅包括收看視頻內容,而且還將包括游戲、教育、健康、購物等等,可以通過人機對話來完成的各種生活場景。
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數電視廠家只是在走人機交互中的娛樂節目觀看場景這一條路。而樂視已經布局上述場景,并取得了令同行艷羨的成績。
據介紹,樂視超級電視在影視會員、兒童生態、大屏購物及大屏游戲等已經初具規模。數據顯示,2016年4月份,大屏超級影視會員的深度活躍用戶突破300萬人;樂視兒童深度活躍用戶環比增長19%;大屏購物銷售額突破133萬元。2016年是樂視大屏運營元年,其收入比2015年增長超300%。

有行業資深評論人認為,樂視大屏高端電視已經構建起新的以家庭生活為應用場景的多層生態圈,其中:第一層是娛樂生態,包含音樂、視頻、游戲等;第二層是消費生態,包含購物、教育、金融服務;第三層是商業生態,包括廣告變現、內容變現,甚至數據變現。
毫無疑問,對于家庭生活場景的多端布局,也將更加有力地完善和豐富樂視大屏大數據庫,從而推動樂視人工智能技術在電視領域的發力。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誰會引領人工智能電視的發展有了一個比較清晰地認識。當然,人工智能電視真正走進你我的生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為什么不買一臺離人工智能更近的一家公司的產品呢?眼下就是機會,4月14日,樂視414生態電商節——你的客廳,離人工智能電視僅一步之遙。
推薦閱讀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還提供了 1×HDMI 視頻輸出,以便外接另一臺顯示器。而 1×HDMI 視頻輸入接口,也讓 27" Zen AiO 可以“不開機”使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dianshi/1964.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