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 10月8號(編輯-趙文)在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小米與樂視因商業模式最為接近而是最直面的競爭對手。不過隨著近期小米電視3s系列發布,尤其是將騰訊視頻的全部版權內容預置于小米電視中,樂視電視也許真的到了反思其模式的時候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智能電視市場,小米與樂視因商業模式最為接近(均主打所謂的智能電視生態)而是最直面的競爭對手,雙方也因此時常爆發“口水戰”。而對于雙方的優劣業內也是各執一詞。不過隨著近期小米電視3s系列發布,尤其是將騰訊視頻的全部版權內容預置于小米電視中,進而讓小米智能電視生態中包含了目前中國視頻內容三大平臺(愛奇藝、優酷、騰訊)之后,樂視電視也許真的到了反思其模式的時候了。原因何在?

其實早在樂視提出所謂的閉環生態模式之初,我們就曾提出過自己的質疑,具體到智能電視領域,這種閉環模式就是“平臺+終端+內容+應用”,而到了實際的競爭中,內容才是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何樂視與其最直面的競爭對手小米不遺余力打造內容。盡管均是不遺余力地打造內容,但樂視與小米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即樂視主要采用自采版權的模式,閉環打造樂視網獨享的內容;小米則是以聚合開放作為核心,建立包括愛奇藝、優酷、騰訊等百家視頻網站聯盟,形成電影、電視劇、綜藝、體育、動漫、少兒、教育、紀錄片在內的影視內容核心。不知業內看到這兩類模式(核心)作何感想?
中國有句俗話:好漢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盡管我們不否認樂視獨家版權內容(IP)所形成的在視頻領域,直至電視生態中給市場和用戶帶來的差異化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相當的反作用力,即與中國主流的視頻網站形成的強競爭關系。而從目前看,占據中國視頻內容主流的愛奇藝、優酷、騰訊的背后是BAT(它們個個都是惡虎)三大靠山,而獨家的IP是需要不斷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樂視即便渾身都是鐵又能鉚幾個釘?獨家IP能持續多久?價值多大?
據艾瑞網今年7月對視頻APP日均總有效使用時間占比統計顯示,愛奇藝以38%位居榜首;優酷以28%位列第二;騰訊以15.1%的排名第三,相比之下,樂視僅以5.8%排在第四位,不要說和排名第一的愛奇藝相比,就是和排名第三的騰訊相比,也只是前者的接近1/3。可見獨家的IP未能在反映一個視頻網站內容黏性和競爭力的總有效使用時間占比上讓樂視在三個主流視頻網站的任意一個對手面前獲得任何的市場競爭優勢,更不要說現在面臨已經整合三大視頻網站資源的小米的內容了。可以說在小米電視裝入BAT(內容)之后,樂視針對其智能電視的閉環生態系統最核心之一的內容已經完敗給小米。
正是樂視在內容上的完敗,讓內容優勢無疑成了小米電視不斷增長的強動力,增強了小米電視對用戶的吸引力。目前小米電視和小米盒子的累計銷量已超過了1500萬,以一家四口計算,小米在電視端的覆蓋人群超過了6000萬。并且,小米電視目前的開機率達到68%,遠高于智能電視行業56%的日均開機率。無論是從用戶量還是活躍度來看,小米電視已經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電視平臺。龐大的米粉規模和活躍的用戶互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內容方與小米電視一起合作共贏,發揮平臺優勢,打造內容生態。
不幸的是,今天的樂視似乎意識到自己閉環模式中核心競爭力的喪失,極有可能導致整個閉環模式因為此核心競爭力的喪失而失敗的風險,但卻無力扭轉乾坤。據說樂視也試圖尋求與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內容合作,但這三家不約而同的表示拒絕,原因無他,視頻起家的樂視與這些視頻網站是赤裸裸的競爭關系,不像它們跟小米電視是純粹的合作關系,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曾多次強調小米電視絕對不會涉足內容。于是,雖然樂視依舊在大肆宣傳其“硬件(此處主要指樂視電視)免費+內容付費”的模式,但就像前述,樂視的內容優勢已經喪失,這不得不讓業內屢屢質疑,樂視電視的“硬件免費+內容付費”,用戶究竟買的是硬件還是內容。而提及硬件(智能電視本身),樂視與其直面對手小米相比,更不具備優勢。
業內知道,電視作為一個硬件產品還需要過硬的品質。而現實是樂視缺乏研發能力,將硬件以分包形式外包給TCL等供應商,很難做到對品質和技術的把控(畢竟樂視自己聲稱不指望電視硬件本身掙錢,所以盡可能地降低成本,犧牲品質是理所當然之舉)。相比之下,小米電視在設計、研發上堅持獨立原則,對細節極致把控,并對上游代工廠有著極為苛刻的產品要求,比如其屏幕金屬邊框來自為蘋果、三星等知名企業代工金屬邊框的歐達可工廠(據稱邊框的彎曲度不超過千分之三)。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最新發布的電視3s系列均預置了小米首款人工智能電視系統——“PatchWall拼圖墻”,可做到精準內容推薦,懂內容更懂用戶,而這也是小米電視首次將“小米大腦”團隊的機器學習技術,尤其是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電視系統中。相比之下,除了免費之聲不絕于耳外,我們很少看到樂視電視有何自主的創新技術被曝光和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中,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小米電視硬件本身為何可以盈利,而樂視電視本身虧損(按樂視的話說是免費)。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隨著小米電視裝入BAT及電視硬件本身的不斷創新,樂視電視確實到了該反思其模式的時候了,要么真正做到生態的開放,做大做強內容;要么專心打造硬件,至少軟硬之中有一個方面要“硬”起來,否則“軟硬皆失”(與小米電視生態相比)的樂視很可能在未來的智能電視生態大戰中敗下陣來。
作者:孫永杰
推薦閱讀
金秋九月即將過去,十一國慶假期即將到來,2016年十一國慶假日期間如何入手一款大屏高配智能電視產品呢?面對各大電視商家蜂擁而來的高端電視產品,消費者應該如何選購?電視>>>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dianshi/1699.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