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平衡車,筆者已撰稿幾篇文章從行業發展、產業政策、市場模式、技術層面談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想來談談“情懷”,起因是剛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資深車友講述自己對于獨輪平衡車發展現狀的看法與思考。其實無論獨輪或雙輪,無論是收購他人或是市場征伐,聽聽用戶的聲音,不要忘記了我們熱愛并投入這個行業時最初的那份真心,才是最寶貴的。
資深車友:平衡車應成為街頭潮玩文化的一部分
從2013年開始接觸到平衡車,從入手各家品牌、類型平衡車,到嫻熟掌握駕控技術,還有維修問題DIY,可以說這位網友稱得起是資深車友。對于平衡車的印象,他的描述也代表了不少人初次與平衡車相遇時的感受:“初衷,是因為自己是高科技迷,喜歡時尚流行的新玩意,當我第一次看到到,我就完全被它迷住:外形小巧輕便,靈活易攜,行駛靈活有趣,完全是一種新的駕駛體驗。我當時覺得,這車絕對會成為一種流行的交通工具,而且可玩性很強,會像滑板,bmx跑酷這些街頭運動成為街頭文化的一種,代表了時尚、激情和自由。”正是因為時尚炫麗的外觀與新穎科技的駕馭體驗,俘虜了很多喜歡充滿新鮮感與科技感的平衡車,其實這也與最近寫的關于i-ROBOT為什么稱作代步機器人的文章中提到的已經上線了的社交車友功能,可以說更重要的是匯集了那些熱愛生活,獨立,敢想敢為的人們。

i-ROBOT花式足球小王子腳踩i-ROBOT-SC頻現各大綜藝
i-ROBOT平衡車這些年默默地、執著地推廣平衡車街頭足球運動、平衡車馬球運動,在不少電視節目、線下活動去努力推動平衡車與街頭文化、戶外運動去結合來推動形成潮流的時候,平衡車行業中的大多數在做什么呢?我們來看這位資深車友的體會“縱觀現在的新車,變得越來越重,車速越來越快,車身變得越來越龐大,外形變得越難看和沒有設計感”“各個一擁而上的小廠家沒錢請人設計和研發,于是都在續航和提速這些不需太多技術和金錢的方向提升,以迎合越來越龐大的這個群體的人:把獨輪車當電動車,當摩托車,當成汽車一樣使用的人群。他們用獨輪車去跑上國道,去跑幾千上萬公里的西藏路線、長征路線……”,其實平衡車的確不是和電動車、摩托車去對比的產品,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體現,比如幾乎所有的高校和城市會有自發組織的輪滑協會,大家有共同的愛好,喜歡去追風,那么就形成了一個輪滑組織。而現在我們身邊和媒體報道中更多的是在講交通代步,當出現能否準許上路的報道時,不少企業著實嚇了一跳,可謂是惶恐。
而一些企業惶恐的原因是因為自身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作坊式的老板自己就覺得什么火賣什么,哪里會管平衡車算不算街頭潮玩文化呢。生產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都是家庭作坊的環境、燈光昏暗、不到十個人的工人,沒有嚴謹的檢驗制度和完善的檢測儀器,車組裝好后就隨便當場開個機騎幾下就當檢驗合格打包出廠。這也全中國獨輪廠家的縮影——說是什么高技術的獨輪車,其實都是拿個公模或者隨便做個外殼,再采購現成的主板、電機、電機組裝出來的三無山寨貨。正是山寨貨在潛移默化中讓大家只懂得關注硬件配置,而忽略了平衡車背后所應該代表的文化符號。
潮玩文化讓智能硬件更有溫度

大眾市場來看,平衡車的研發、設計初心是什么?“是代表未來的便攜 靈活 時尚的短途代步工具。我理想中的獨輪車是像汽車工業的發展一樣,獨輪車變得更加輕盈易攜,做工更加細致優良,外形設計更加時尚潮流和有科技感,上手更容易、更加迎合未來短途代步的需要”“更加適合成為一個汽車車尾箱、公交和地鐵最后幾公里的轉換工具,或者是一個潮流的玩物,讓它成為一種街頭的休閑娛樂工具。”
平衡車本該也成為潮玩文化的代表,通過貼吧從側面反映出得現狀卻不容樂觀。比如,同為潮玩文化的滑板吧、長板吧、漂移板吧等等玩家的貼吧,他們有非常系統的精品貼、置頂貼來介紹相關的文化和內涵、運動的方向和意義、產品的分類和選購、各個入門到高級的技術系統教學、相關的鞋帽服裝和護具的選擇和搭配等等, 一切都是完整而吸引,符合社會和時尚的潮流方向和文化構成。
衷心希望,無論是VC、天使投資人、還是企業,讓平衡車繼續保持一份潮玩文化的本色。
本期文章由可穿戴設備小樂為您翻譯閱讀,同時也感謝勵志的句子小編的大力配合。如果您對于智能家居和平衡車還有更多興趣請點擊藍色字體穿越把!
推薦閱讀
2015年6月27日,為愛同行53公里徒步愛心募捐活動在龍崗體育中心拉開帷幕。樂行帶著平衡車與壹基金的志愿者們一起為愛心助力,深圳的好天氣也為這場愛心運動奉獻出熱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勿忘初心,潮玩文化讓平衡車更有溫度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che/880.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