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書樂
年前,英國富翁吉米·海賽爾登站在Segway兩個輪子的平衡車上,然后就沖下了懸崖,墜崖而亡……此時,離他收購Segway還不足十個月。
這一次,雷軍說:“我來試試。”
4月15日,中國智能代步設備廠商Ninebot宣布,小米公司、紅杉資本、順為資本、華山資本完成對該公司8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時,Ninebot宣布全資收購全球自平衡車開創者Segway。
這等于是一個活廣告,因為小米和雷軍的大名出現在新聞之上,最終讓大多數人把富含科幻元素的、只在影視劇中見過的兩輪平衡車,與它的品牌名稱對上了號。上一次給國人留下印象,還是2008年奧運會上,Segway作為警衛人員巡邏用車而令人驚訝……
平衡車鼻祖
在Segway身上有許多光環,最著名的有兩個——平衡車鼻祖、全球銷量第一。即使是在被Ninebot(2013年才涉足平衡車的中國企業)收購的今天,它依然是一個神話。在業界看來,Segway就是平衡車的代名詞,沒有之一。
Segway既是產品名,也是企業名。作為企業,它是由美國發明家迪恩·卡門在1999年創立的;而作為產品,它則是在2001年才投入量產,由兩個輪子組成,是電力驅動、跟隨身體動作自動前進的交通工具。
駕駛它幾乎不需要任何門檻,我曾有幸在一次活動中體驗過,當你站在踏板上,Segway就能自動保持平衡,身體前傾就能駕駛它前進,左右扳動手柄就能轉彎,可以稱得上是替代步行的好幫手之一。
在Segway問世的那段時間,其產品營銷可以說做得非常成功。除了宣稱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輛能夠自主平衡的運輸工具之外,還源自一個可能是有意的信息泄露。
2001年,研發投入過億美元的Segway實現了量產。這時,尚未出版的《代號生姜》一書,有部分章節外泄。其中記載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和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為這款平衡車出謀劃策的細節。
生姜,是研發期間Segway的代號。而當時媒體的解讀很大部分關注在“喬布斯曾提出以 5000 萬美元,換 Segway 10% 的股份,同時以非公開董事身份加入董事會”。而這個傳聞真實與否并不重要,至少他曾向《時代》雜志稱贊 Segway,說它是“與個人電腦一樣的大買賣”,而且激動了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對于這個在交通工具上,有革命性創新的產品,Segway創始人迪恩·卡門也充滿極大的期望。他曾對媒體宣稱,“全世界60億人每人擁有一臺Segway只是個時間問題。”
Segway依靠IT業內神話級大佬的點贊,以及其自身可以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的遐想,讓其產品營銷一時風光無限,并很快反饋到其產品的銷售之上。2002年3月,第一輛實現量產的產品,Segway HT i167正式出廠。4月23日,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政府采購了Segway的一批新車……
起步非常圓滿,卡門的信心也立刻爆棚,他不禁大膽地預測,“在2002年底,每周將會賣出一萬臺Segway。”而卡門的堅定支持者、美國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當時也對外預測,“到2002年底,Segway公司將會收入10億美元,增速將會超過史上所有公司。”
失去“平衡”
今天看來,這些預測,部分已經兌現。在Segway的發展史上,它一直是全球銷量第一。當然,前提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如果這個全球銷量第一換成數據表現,則顯得十分慘淡。2003年,Segway售出6000輛。而到2009年3月,Segway對外宣布的業績是一共銷售了50000輛。與60億用戶的理想,距離遙遠。
自身定位不清晰
2014年全年,Segway的銷量是10000輛,而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平衡車市場有90%以上被中國占據。6000美元左右的售價,讓這個科幻意味十分濃郁的產品,從一開始就難逃“玩具”的宿命。這是定位問題。
“我10年前就開始玩了,很喜歡,2008年還寫過一篇博客。后來,我們十分關注這個市場。我關心的是它可以耍酷,是非常好玩的成年人玩具。”雷軍在收購Segway之時的這番話,恰恰說明了Segway在雷軍心中的定位。
這也最終暴露出Segway的最大弊端,它到底革了交通運輸哪一個方面的命?
Segway分為三大主要類型和若干個細分類型:續航達38.6公里的警用型、能應付不平路面的越野型和主攻靈活的高爾夫專用型。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整體續航能力都不夠強悍外,最被人詬病的是越野型,在不平路面上健步如飛,卻不能在人行道這般平坦的場地上使用……
沒有人生來就需要Segway,用腳、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足以到達目的地。Segway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因為它沒有專注于任何一個用途,也沒有在提高和改善產品時發展這一市場。已出售的100輛Segway,可能用于20種不同的用途,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Segway需要做的是賣掉100輛平衡車用于一個或最多兩個用途。
產品體驗不理想
科技類產品最大的痛點,也許就在于更看重創新而缺乏了“包裝”。在營銷層面,Segway吹捧時髦的功力一流,但在產品上,有著十足創新內核的Segway卻并不美觀。笨重的兩個大輪子,看起來和中國農村的農用四輪車很像。但我想,與農用四輪車的性能相比,它可能就相形見絀了。
在喬布斯第一次見到樣車時,除了失眠和興奮外,他也提出“它的外形不夠創新,看起來不優雅,感覺也不人性化。你們擁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創新產品,但它看起來卻很老氣。”
Segway的產品體驗看上去很美,但卻缺乏長期“后勤”。除了操作上易學難精之外,也存在公司層面的指導不力。在沒有“駕校”基礎的狀態下,這給Segway從驚艷的玩具走向大眾交通工具帶來了困難。
此外,Segway因為名人的頻頻跌落事件,而從一開始營銷的正極走向了負極。2003年,Segway最著名的一名鐵桿粉絲——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家鄉緬因州老布什的私人領地上,騎著剛買的Segway四下溜達,但卻因為躲避行人而從Segway上摔落。而類似的名人跌倒事件,除了凸顯出Segway在操控上的“麻煩”外,也給Segway的銷售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小布什從平衡車摔下的3個月之后,Segway宣布召回6000多輛在市場上的產品。原因是當Segway的電池快沒電時,駕駛者就常常無法保持平衡,從而摔落。這種設計上的問題,在Segway身上還有許多。
而頗為讓人感到意外的是,2010年,英國富翁吉米·海賽爾登在住處附近測試新款Segway時,因為操作失誤墜崖身亡。此時的他還有另一個身份讓人驚訝,2009年正是他剛剛從卡門手上收購了Segway公司。
內外缺少支持
在Segway已經誕生16年,賣到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情況下,任何Segway的損壞報修,都必須發回美國總部維修。這不僅僅是政策的問題,而是Segway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是否要讓自己的代理經銷商,具備面向個人用戶的售后維修能力。
一個100多名員工的科技創新型輕公司,在售后服務上遇到的瓶頸往往比研發的難度更大。對于Segway的頹勢,一般論者習慣性的從交通法規來闡述。
從交通法規而言,這種平衡車是否可以在路面上合法行駛存在一定爭議。在美國,Segway一直在游說政府,希望平衡車可以有效替代步行和騎自行車。而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重慶、武漢等地的交管部門也表示,平衡車不具有路權,不能在包括人行道在內的道路上行駛。只能在封閉場館和小區內使用的平衡車,難免受到極大的局限。
至于備受抨擊的還有價格問題。公允地說,氣質相似的特斯拉更貴,一年的銷量卻超過Segway十幾年的累積,特斯拉不斷新增的充電樁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些看似有點八卦、娛樂和陰暗面的外部因素,其實也凸顯出Segway在產品設計層面以及管理層面上的真正內在問題。
過度專注于創新,而忽略了實用性和體驗性,并由此給“后勤”(僅僅型號與技術上的復雜,就足以讓代理商的售后服務難以本地化)帶來沉重負擔的Segway,濃郁的發明家氣質,被收購也有點“命中注定”的味道。
平衡車還能開多遠?
以雷軍為背景的這場收購,讓世人似乎看到了Segway未來的曙光。有評論就調侃稱:或許很快就能看見999元的小米平衡車了。
這或許不僅僅是個玩笑,作為小米生態的一環,Segway或許有望以一個輕公司和創新工廠的形式,發揮余熱。當然,這其實是喬布斯所謀劃,“雷布斯”堅決執行的。喬布斯曾認為,“這東西的市場實在太大了,與其做一家公司生產銷售,不如做成專利公司對外授權,每臺車只收100美元,依然可以做成500億美元的生意。”
推薦閱讀
GB/T34667-2017《電動平衡車通用技術條件》和GB/T34668-2017《電動平衡車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以下簡稱“新版標準”),已于2017年10月15日發布,并于2018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 全球銷量第一的平衡車,你在雷軍手里能走多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che/2377.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