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末,電信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加快逐鹿移動支付市場。中國聯通、招商銀行聯手推出了基于NFC技術的“手機錢包”,支付寶、財付通涉足二維碼支付,拉卡持續加大在個人端的推廣力度。有關專家表示,在移動支付圈地戰中,商用市場可能是下一個突破口。
商用市場孕育
重大機遇
就在大佬們高調出馬的關口,作為第三方支付企業代表的快錢卻顯得格外低調。
自去年在國內首家推出刷頭類產品“快刷”以來,快錢在公開場合也只是宣稱要用商戶需求來撬動移動支付業務,卻鮮有實質性舉措出臺。這家專注于行業應用的支付企業,在個人應用呼聲高漲的移動支付大潮前,是否真的無牌可出了呢?
公開資料顯示,快錢于去年在國內首家推出了類Square的刷頭產品 ——“快刷”。然而,與其他企業不同,“快刷”從一開始就定位于商用,而不向個人發售,這在當時曾引起不小的熱議。今年初,快錢終于給出了第一份答卷:5000塊刷頭,覆蓋四家主要保險公司。
業內同行認為,對于這家綜合化發展的支付企業而言,單一的行業應用遠遠滿足不了它的胃口。到目前為止,“快刷”已經悄然覆蓋到包括機票、旅游、保險等在內的十多個行業,商戶數量粗算也有1000家以上,而鋪設的規模更是在數萬塊級別。
移動支付市場
百花齊放
“不能僅從鋪設數量來判斷應用規模,商用方面的單筆交易量遠大于個人應用。”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認為,在商用領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移動支付市場,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是現成的。誰率先撬動這個需求,誰將率先獲得成功。
與單純的個人應用不同,商戶對移動收款的需求相對復雜,不僅要求降低移動收款的門檻,而且還需要與其移動應用無縫整合,這正是“快刷”在商用領域得以立足之處。
現階段的移動支付市場,可謂百花齊放。支付寶的客戶端+二維碼已經一馬當先;財付通的客戶端與微信捆綁,O2O的模式近在眼前;而聯通與招行合推的NFC手機錢包,更是給人無限想象……
記者了解到,一款類似于手機錢包的產品也已在快錢內部提上議程。這款產品除了具備優惠券管理等時下熱門的功能外,訂單推送至手機是最大的亮點,這能夠幫助商戶拓寬收款渠道,提升訂單轉化率,而且給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合并支付功能,簡化了付款操作。
這些正是商戶們所希望得到的效果。問題在于,如果僅僅把“寶”押在單一的功能提升上,未免不足以應對強大對手的競爭。
復制Square路線
很難走通
張萌認為,從移動支付產品規劃來看,快錢依舊沿襲了自身的DNA,無論是業已推出的“快刷”,還是未來類似手機錢包的產品,都是以商戶的需求為核心,這一點與Square的模式和路徑極為相近。
國內熱議的Square Card Reader刷卡器,其最大的應用正是在商戶端的收款。基于此,Square逐漸開發出覆蓋商品管理的Square Register及具備位置服務功能的Pay with Square客戶端,形成一整套零售行業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張萌推測,如果消息屬實,快錢極有可能在悄然布局針對商戶的整體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率先成為中國的Square。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模式本身來看,快錢確實是目前國內最貼近Square的支付企業。然而,完全照搬Square路線的做法在中國市場不一定行得通。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Square所實現的讓商戶通過照片識別店內用戶,繼而自動扣款的功能,大幅簡化了用戶的支付體驗,但在中國市場會受到傳統消費習慣的挑戰。
因此,對于快錢所走的路線,只能說率先具備了Square的輪廓,但后期如何做好自己獨特的定位和創新,在跟隨中尋求突破,將是這家企業在移動支付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推薦閱讀
六年前,被淘寶免費模式打敗了的eBay,成為外資企業敗走中國市場的典型案例。但它并沒有真正離開中國,就在2006年9月,ebay.cn選擇轉入外貿B2C這塊隱匿的市場,為中國企業將商品賣到海外市場提供交易平臺和支付工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支付借商用市場突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1226/8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