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設銀行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低調上線,在已然短兵相接的電商市場上,闖進了一頭大象。
在國內銀行業中,搭建并運營電商平臺的嘗試,尚屬首次。
傳統的電商模式中,銀行處在支付結算的最末端,建行“亦商亦融”的棋局意欲明顯:從客戶信息的源頭抓住更為真實的客戶交易數據,掌控主動權。
電商亂戰的當下,這塊蛋糕的魅力仍然不小,事實上,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匯業務都能通過互聯網,在電商平臺上重獲“新生”。
建行闖進電商圈存貸匯業務網上“重生”
已然短兵相接的電商市場上,又悄然擠進一頭大象。
近日,建設銀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悄然開業,這一平臺提供B2B和B2C兩種操作模式。在國內銀行業中,搭建并運營電商平臺的嘗試,尚屬首次。
對此,無論銀行,還是電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建行為何要建電商平臺?
試水電商平臺
“善融商務個人商城采用的是B2C平臺模式,企業商城則采用的是B2B平臺的模式。通俗地講,個人商城類似于天貓、京東等現有電商,企業商城就有點像阿里巴巴。”一位電商從業人士表示,建行進入這個領域十分突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但在建行內部,搭建電商平臺,做大網絡銀行,已籌備了將近兩年時間。
“建行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開發這一平臺。目前,我們有超過200人的團隊運營這一平臺。”在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看來,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使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建立善融商務,正是建行搭乘這輪快車的嘗試。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上)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2.95萬億元,同比增長13%。
而今年上半年,工信部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也預計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18萬億元。其中B2B交易規模超15萬億元,占總交易額的83.3%。
建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劉建忠介紹稱,善融商務是一個整合了支付結算、融資、資金監管、互聯網信息等產品和渠道功能,針對客戶的電子商務需求,以金融服務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進入善融商務的頁面,有兩個跳轉口——個人商城和企業商城。以個人商城為例,整個頁面與天貓、京東等電商類似,現有的產品分類包括女裝、男裝、鞋類、鐘表、家用電器、電腦配件、數碼電子等。
徐捷強調,善融商務的出現并不是想與天貓、京東或者是阿里巴巴分一杯羹。“之前的電子商務模式中,銀行頗為被動,僅處在支付結算鏈條的最末端。我們是想從信息源頭提供服務,變被動為主動。”
而根據《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對此,徐捷還透露,善融商務這一平臺并不是法人機構。監管上屬于報備制,而非審批制。
亦商亦融
“電商正處在‘燒錢’的階段,這個時候建行巨無霸的進入,競爭壓力不言而喻。”上述電商從業人士稱,盡管目前影響力尚未建立,但依靠建行龐大的實力,若其傾注資源,現有電商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2011年,建行實現利潤1700億元。這一數據,甚至比京東去年凈銷售額210億元都要大7倍。目前,建行擁有的網上銀行客戶數也已超過一億戶,手機銀行客戶數量超過6500萬。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善融商務從一出生,就注定了其巨無霸的定位。
但建行電子銀行部人士也強調,大也有大的難處,與現有的電商相比,建行機構龐大,管理鏈條長,在應對市場變化、創新速度等方面不占優勢。
盡管建行擁有無可爭議的規模優勢,但當下的電商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利潤并不看好。花費如此大精力,在這一時間點上進入,建行不怕虧本?
據了解,對于善融商務,建行將其定位于“亦商亦融”,事實上,在建行看來,電商平臺的重點更集中在“融”上。原因在于,與其他電商相比,建行的優勢在于金融業務。
“除了進行買賣交易,企業或個人可能還會有貸款的需求。但貸款時,往往遇到難以提供誠信證明材料的問題。”劉建忠表示,善融商務出現后,平臺上的交易記錄,就是一份很好的資質證明材料。
如此一來,一方面,建行通過收集平臺上的交易數據,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企業或個人利用以往的交易記錄,也能很方便地獲得貸款。
事實上,以網絡交易平臺的數據作為考察客戶真實情況的依據之一,建行早已有之。
早在2008年,建行曾與阿里巴巴合作,建行可通過阿里巴巴網絡貿易平臺上創建的交易信用等誠信體系,向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產品“網絡聯保”。
善融商務的出現使建行電子支付業務往前延伸,從客戶信息的源頭抓起,獲得更為真實的客戶交易數據。
徐捷介紹,善融商務由建行運營,平臺上的每一筆交易,建行都有記錄并且能鑒別真偽,可作為客戶授信評級的重要依據。
存貸匯網絡化
在對善融商務電商平臺的規劃中,建行的期待其實遠不止于貸款。事實上,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匯業務都能通過互聯網,在電商平臺上得到“新生”。
“網絡化不可逆轉。現在年輕人很少去實體店,或到銀行網點。”劉建忠表示,這對銀行而言是一個挑戰,銀行的服務該如何適應?
劉建忠解釋稱,這就需要我們延伸服務手段。“最近我們去北歐考察,發現當地銀行網點在減少,現金在減少,但支付服務會一直存在。面對這種新情況,銀行不能被動等待,應主動調整。”
搭建電商平臺就是建行應對網絡化挑戰的一種嘗試。
現有電商平臺上,每天有大量的交易發生,但這些交易的支付結算幾乎被第三方支付機構壟斷,銀行處于支付鏈條的最末端。
如果銀行自己搭建電商平臺,情況將大大改善。以善融商務為例,平臺上的大部分客戶使用的是建行卡,因此整個結算鏈條的收入均留在建行體內;非建行卡部分,則通過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實現。
除此之外,電商平臺交易產生的沉淀資金對于銀行負債業務的拉動效應也十分明顯。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入的當下,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對于銀行保持凈息差穩定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Groupon 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梅森此前表示,今年7月份,公司在北美市場近三分之一的交易均通過移動設備網站,比例高于去年12月份的25%。此外,移動用戶平均支出比臺式機用戶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建行闖進電商圈:存貸匯業務網上“重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817/8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