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駁回美關于銀聯市場地位的指控
世貿組織專家組:
駁回了美方有關中國銀聯全面壟斷中國國內銀行卡支付的指控;
認定中國要求所有在中國發行的支付卡都必須附帶銀聯標識和要求所有支付終端接入銀聯網絡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專家組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于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對此持保留意見。
一場VISA與銀聯“渠道之爭”演變成了中美金融服務領域的貿易戰。昨日,記者從商務部的官方網站上了解到,世貿組織16日向成員散發了美國訴中國電子支付世貿爭端案專家組報告。報告中專家組駁回了美方有關中國銀聯市場地位的指控,但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于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外界認為,專家組的這一報告將使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開放面臨壓力,但短期國內的支付市場格局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
專家組報告:
未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
在報告中,專家組駁回了美方關于銀聯市場地位的指控,認定涉案措施沒有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市場;駁回了美方關于外國服務提供商可以通過跨境方式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主張;認定外國服務提供商在中國設立商業存在須滿足中方服務貿易減讓表的有關設立要求。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發表談話指出,中方對專家組的上述裁決表示歡迎。但他同時指出,專家組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于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對此持保留意見。
業內分析:
裁決非裁定 中方仍可上訴
銀聯昨日對此回應指出,中國銀聯將一如既往聯合銀行卡產業各方大力推廣銀行卡的普及和應用,同時加強國際合作。
VISA方面則稱目前仍在研讀WTO的專家組報告,在有進一步明確了解之前,暫時沒辦法對問題作出答復。
一位銀行卡人士指出,VISA、萬事達對中國支付市場早就垂涎欲滴。萬事達卡昨日就對本報記者回應指出,“萬事達卡一直將中國視為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并長期在此開發和耕耘合作伙伴關系。世界貿易組織16日的報告闡明了市場情況,并使得這一重要市場中的機遇變得更加富有魅力。”
外界認為,WTO的裁決將使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開放面臨壓力,或將推動我國未來電子支付市場格局的改變。但一位銀行卡人士對本報表示,專家組的裁決不是最終裁定,中方仍有上訴的權利,即使終裁維持不變,“現在來談對支付產業格局性的影響還為時尚早”。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金融行業包括支付產業的開放是WTO的一個原則,作為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產業,應當對國資、外資一視同仁。但他也強調,支付產業涉及大量的個人信息,也較為敏感,從金融安全上考慮,在向外資開放中要把握適度原則,采取漸進的原則,穩妥審慎地推進。
郭田勇指出,WTO的裁決不會很快有變化,要有一個過程。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也要求在積極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即使在國際上,幾大卡組織的競爭也很厲害,未來電子支付行業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來龍去脈
緣起于銀聯與VISA“渠道之爭”
事情起源于2010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銀聯與VISA“渠道之爭”。當時的消息稱,從2010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國境外(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受理帶VISA標識的內地雙幣種信用卡時,不論是刷卡消費還是ATM取現,都不得走中國銀聯的清算通道。
VISA當時之所以采取如此激烈的舉措,在于中國銀行卡清算渠道并不開放,境外的卡在內地刷只能走中國銀聯的渠道,對VISA而言沒有什么利潤空間,但銀聯的境外市場拓張卻越來越威脅到VISA的利益。
雖然后來VISA與銀聯之間有相互妥協的跡象,但美國政府參與到這一問題上來,2010年9月15日,美國稱中國人民銀行自2001年以來發布了多項限制措施,使人民幣支付卡交易由中國銀聯壟斷,對外國供應商造成歧視,違反了中國開放金融服務業市場的承諾,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此次形成的專家組報告,正是上述爭端的產物。
推薦閱讀
在WTO打了兩年的美訴中國電子支付世貿爭端案終于有了初步結果。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北京時間16日晚間向成員散發了專家組報告。 “預計WTO的裁定短期內對銀聯不會產生很大影響。”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支付市場面臨開放壓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718/7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