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支付牌照或將發放未來機會在細分市場
據媒體報道,在距離央行發放第三批61家支付牌照過去5個多月后,第四批支付牌照或將于三季度發放,且數量可能近百。
昨日,財付通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未來支付牌照的意義更多是入行的一個門檻,機會將會在細分市場上。“獲牌企業數量增多,將會加劇市場的競爭,促使第三方支付市場向細分領域發展。但是,正因細分市場和新興領域的商機不斷被挖掘,從而促進第三方支付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上述人士表示。
“有跡象表明,未來第三方支付行業還將在區域性和垂直領域增發牌照。”財付通人士對記者表示。
而一位境外支付公司的員工則表示,這次境外企業也非常有可能“中標”。
PayPal亞洲高級副總裁魯珀特·凱利曾在3月份表示,對獲得牌照抱謹慎樂觀態度。該公司已于去年年末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了支付牌照申請,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海外企業獲得這一牌照。
如果成功申請,PayPal將獲準在中國國內市場處理本地支付業務,并且有可能在中國內地推出最新的PayPal Here刷卡終端,這些終端設備不僅可以通過刷信用卡來使用,而且兼容蘋果iPhone,還可以掃描支票。
PayPal目前在亞洲六大市場設有辦事處,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
據記者了解,第一批獲得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以從事全國的支付業務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以從事地方業務為主,獲得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的企業占比較多。在第三批獲牌的61家企業中,業務類型覆蓋了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五項業務,與第二批獲批的牌照一樣,主要還是以預付卡發行受理為主。
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2011年中國支付行業互聯網支付業務交易規模達到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8.1%;2012年第一季度,這一交易規模達7760億元,同比增長112.6%。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速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牌照發放之初,第三方支付公司可分為兩類。一類公司已經在這個行業耕耘了五到十年,牌照的發放對于它們來說意味著行業的規范、政策的明朗;另一類,則是看到牌照發放的市場機會后,新近加入的,甚至是之前聽都沒聽過的。”
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此前對本報表示,發放一年之后,拿到牌照的公司出現分化。前期做了長期投入的公司發展相對迅猛,而對于匆忙拿到牌照的公司來說,要么關閉,要么原地踏步。他認為,三到五年內支付行業會形成一個新的格局,“這五年,是大家發揮自身特色、擴大市場、重新排定座次的五年。之后,市場排名靠前的公司會踏上一個新的臺階,并且產生行業的前三名。”
對此,財付通人士則認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格局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洗牌,市場格局變化不大,整個行業正朝著深耕細分市場的方向發展。
已經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一方面加大在教育收費、保險、基金、跨境支付等領域的拓展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對傳統企業的開發力度,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經開始在汽車、服裝、鋼鐵、連鎖零售等行業進行互聯網支付業務嘗試,“除了為企業提供資金支付、財務管理、資金歸集服務外,還通過與銀行合作,為企業提供基于供應鏈和應收應付賬款的金融增值服務。”上述人士表示。
推薦閱讀
信息時報訊 距離去年5月18日央行正式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至今已一年有余,101家企業陸續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從“游擊隊”轉為“正規軍”。如今這個陣容有望繼續擴大,市場最新消息稱,央行將于本月對第三方支付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610/6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