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2第四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在北京召開。記者在會議上獲悉,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標準缺位問題即將解決。目前,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完成送審稿,有望在年內發布。
在當天的會議上,工信部、商務部領導還分別表示,將繼續在政策上支持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支付標準即將落定
在昨天的會議上,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由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承擔的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編制任務,目前已完成公開的征求意見,并形成標準送審稿,有望在年內發布。
根據介紹,國家標準主要規定了近場支付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近場通信頻率采用13.56MHz,智能卡產品形態將兼容多種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雙界面電信卡等。
另外,在金融行業標準方面,柴洪峰表示我國從去年三月份起正式啟動了行業標準研究制定工作。目前,行標已完成遠程支付部分,其他部分正在編制中。行標不僅覆蓋了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的業務模式與技術方案,還對聯網通用、可信服務管理、支付安全、檢測認證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化要求。
此前,中國銀聯移動支付項目組相關人士曾表示,由于移動支付標準的不確定性,產業鏈上的公司始終沒有放開手腳。“一旦標準確立,將快速促進行業市場空間的打開。”
兩部委繼續提供政策支持
在標準問題即將落實的基礎上,工信部、商務部相關領導分別表示,將繼續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代曉慧指出,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已經有了初步發展。但是,支付過程中涉及安全問題。為了使用戶能夠便利地下載和安裝移動支付應用服務,可信服務管理平臺成為必須。
代曉慧透露,工信部正在制定統一的可信服務管理平臺標準,以便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目前,在工信部的引導下,三大運營商都已經建立了可信服務管理平臺。其中,中國聯通已經建設了以空中寫卡技術為基礎的可信服務管理平臺;中國電信2009年就開始建設省級可信服務管理平臺,對卡上應用進行管理。目前的服務業務包括翼支付應用、翼機通、公交合作、銀行合作等。中國移動已經完成可信服務管理平臺相關系統的方案設計,可信服務管理平臺正在建設過程中。
商務部電子商務與信息化副司長聶林海表示,今后商務部將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促進移動支付的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移動支付產業即將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年均增速將超40%。
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年內出臺 NFC支付成主流模式
4月20日消息 在2012第四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上,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在近場支付的未來產品形態上,我們仍認為NFC手機支付將成為主流模式。”
截止2011年底,中國銀聯已按計劃完成了60萬臺終端的非接改造。
目前,世界主要移動運營商發表聯合聲明,共同承諾將支持和開展基于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FC)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以安全芯片為賬戶載體的方案是業界認可的發展方向。柴洪峰表示,“如何解決移動支付各個環節的安全性問題仍是業界關注的重點,也成為各種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之間互相比拼實力的關鍵點。”
而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移動支付最大的擔心也是其安全性問題,需要構建一個采用金融標準的安全支付帳戶、“涵蓋線上、線下兩類商圈資源”,以及“采用SIM卡、SD卡、手機內置安全芯片等多種支付介質”的移動支付網絡。
在移動支付的業務合作上,中國銀聯已經聯合商業銀行、移動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多個省市開展了移動支付業務合作。中國銀聯與中國電信在北京、遼寧、山東、湖北等地開展基于雙界面SIM卡的業務合作,同時,中國銀聯與中國聯通在北京、上海、寧波等地區開展基于雙界面SIM卡和純遠程支付SIM卡的合作。
此外,中國銀聯與中國建設銀行的試點已在北京、上海等13個地區同時開展,并與重慶農商行的試點將公交應用整合到移動支付當中。中國銀聯還和翰銀、錢袋寶、新利、銀達潤和等多家第三方機構展開合作。
據悉,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已完成公開征求意見,形成了標準送審稿,有望在年內正式發布,近場支付明確了近場通信頻率采用13.56MHz,智能卡產品形態將兼容多種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手機方案、雙界面電信卡等。
推薦閱讀
電子商務一直被認為是電信運營商轉型的一大方向。中國聯通特意成立電子商務部,只為進一步推進向電子商務渠道的轉型。而中國電信山東分公司為了推進電子渠道市場化,5月份啟動了電子渠道承包經營工作。目前,該承包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支付國標有望年內發布 NFC將成主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606/6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