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錢包”的失敗給剛剛起步的中國移動支付帶來重要啟發。目前被國內業界談論最多的幾種移動支付模式有:谷歌錢包、Square、Paypal和日本的近場支付。
首先,發展NFC近場支付要有對手機終端的強大掌控能力。這一點,中國運營商和美國、日本似乎還存在很大差距。中國運營商定制手機只占市場上流通手機總量的一小部分,中國有蘇寧電器、迪信通這樣發達的手機零售網絡,此外還有大批手機通過水貨渠道流通,運營商對手機終端掌控有限。
這樣的結果,導致運營商想在手機中植入NFC芯片非常困難。有手機廠商曾指出,植入NFC芯片容易,但問題是,誰來為這筆額外成本買單?目前在移動支付標準之爭中占上風的銀聯更面臨這一問題,銀聯對手機終端的掌控更弱。
不管是銀聯還是谷歌錢包,其實都想過辦法繞過移動運營商,如設計外置于手機的刷卡芯片,谷歌曾準備一種帶有NFC芯片的貼紙,讓其他手機也能使用服務。但這些方案,總不如直接把NFC芯片做進手機中方便,也被認為存在更多的安全漏洞。
錢袋寶助理副總裁羅旭表示,通過外接方式給手機加上NFC模塊會有很多問題,因為智能手機集成了許多射頻模塊,這些模塊間經常有不同頻段的干擾,而使用外貼NFC模塊常會和手機原廠配備不兼容,這種方案在和不同機種的適配上產生問題。
其次,谷歌錢包的失敗也說明移動支付的普及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利益協調問題。中國移動支付的利益相關方同樣過多,不管是移動還是銀聯,都希望大包大攬,自己把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通吃。兩大陣營互不相讓,這是阻礙中國目前移動支付普及的重要障礙。
以中移動為例,它既通過自己定制手機掌控用戶手機支付終端,又自己成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去做支付服務,還向餐館等商家發行大量POS刷卡終端,從而完成產業鏈通吃。銀聯這一端,它發行手機的外接設備以掌控用戶手機支付終端,又自己成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去做支付服務,最重要的是,其牢牢掌控了最多的商家POS刷卡終端,也是自己上下游通吃。
其結果是,中國移動運營商和中國銀聯各自打造了一套生態體系,并演變成曠日持久的移動支付標準之爭,極大阻礙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近場支付將來最大需求點在把老百姓手上過多的支付卡集中到一部手機上。中國支付手段已經過多,老百姓常為出門帶這么多卡而煩惱。
移動支付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各種支付卡里都涉及資金沉淀問題,只要統一資金沉淀標準,由各大發卡方自行解決應用問題,就能不影響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從而提升各大發卡方的積極性。
推薦閱讀
(i美股訊)北京時間6月5日 Groupon 周一開盤后繼續走低,尾盤大幅收低7.64%,報收于8.95美元;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累計跌幅超14%。 上周五,Groupon 員工持股禁售期結束,當天其股價大幅低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跌幅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605/6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