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編輯推薦:“移動支付”風潮從國外刮來,國內的用戶早已翹首以待。用手機綁定銀行卡,輕輕一刷就能完成所有交易,用戶腦海中版圖早已定型。然而,一切都沒有那么簡單。盡管各大運營商已馬不停蹄地追趕海外的成熟市場,但必須得承認,國內的手機支付行業仍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要走。
2011年的最后一天,手機支付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央行公布獲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同時上榜。這一趟“末班車”來得很是時候。
在此之前,三大運營商雖有動作,卻遲遲沒有進展。去年3月,中國電信成立“天翼電子商務公司”;4月,中國聯通“沃易付”完成注冊;7月,“中移電子商務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牌照的申請過程,比他們想象中要艱難得多。
牌照獲批之后,有專家預言,2012手機支付行業或迎來“井噴”。
兩個月過去,三大運營商雖然沒有懈怠,但用戶需求的奔跑速度實在過快。用戶可能早已設想了這樣一幅畫面:手機與銀行卡綁定之后,集支付、轉賬、還款等功能于一身,在POS機上輕輕一刷,就能完成所有交易。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的手機支付只具備遠程支付功能。在運營商跑馬圈地的背后,亟待完善的支付體系和用戶的“高要求”一時間還難以匹配。
國內手機支付之所以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是因為行業內的標準太多。縱觀所有的商家,幾乎是一個商家一個標準。“有人在信用卡上做文章,有人自己做終端,還有人在SD卡上下工夫”,令人擔憂的是,在這個偌大的市場里,缺乏一個核心的霸主,大多數都在“擺地攤”。對此,行業專家錢小磊表示:“沒有一個商家能說這個標準是我的,大家跟著我做東西就行了。”于是,用戶也開始搖擺不定。各式的產品通過不同的渠道被用戶看見后,他們也開始“犯糊涂”,不知道做何選擇。
消費主流無法形成,近程支付標準不統一,上游廠商也就無法進行芯片和機具生產。目前主流的技術標準有13.56Mhz和2.4G,前者的應用者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銀聯,而中國移動則選擇了后者。在解決方案上也是紛繁復雜,包括SIM卡、全終端、SD卡、貼膜等。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212/3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