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和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尤其是牌照的發放,必然將移動支付推入快速發展期,行業發展的春天腳步臨近。
對于一直在政策夾縫中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行業而言,2011年可謂是“淘盡黃沙始得金”。截至目前,已經先后兩批共40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牌照的下發,為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掃清了政策上的障礙,使行業發展進入規范期。牌照的下發掃清了政策的障礙,而對于移動支付來說,其行業的構成角色缺一不可,市場環境、技術及產業標準,以及運營商、金融企業和第三方支付企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構成了移動支付的兩大實現方式。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刷手機乘坐公交、地鐵、超市購物等是與他們最相關的近場移動支付,這也是目前在我國不少城市廣泛應用的業務模式,而一直被高度關注的支付標準之爭也正是針對近場支付。
移動近場支付于1997年就在芬蘭推出,當時芬蘭的移動用戶覆蓋率為43%,歐洲的近場支付也正在起步,2010年5月21日,法國政府成為歐洲第一個接觸支撐和NFC支撐,并計劃于明年提供商用NFC。在亞洲的日韓等國家近場支付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目前,中國的移動用戶普及率已經接近70%,發展近場支付具有先天優勢,但標準的制定有賴于主管部門、金融機構、運營商等整個產業鏈的上下協調,具體確立尚需時日。據悉,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2011支付產業年會”近期將在北京召開,此次召開的“2011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匯聚了諸多行業領袖,將共同討論行業標準這一重要話題。
隨著3G網絡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尤其是移動的崛起,推動移動遠程支付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在移動遠程支付當中,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購物付款、繳納話費、水電費、信用卡還款、轉賬匯款等多種業務。與各大運營上及第三方支付公司一樣,中國銀聯及各大銀行都在為移動支付積極部署。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聯與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簽署移動支付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宣布“抱團”進軍移動支付。由此,中國建設銀行成為首家與中國銀聯開展移動支付戰略合作的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雙方約定在移動支付領域全面合作,共同推動銀行卡在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筆者調查發現,現在各大銀行都在推行手機銀行業務,不僅對于新開卡的用戶,針對老用戶也有不少開通手機銀行的優惠活動,如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等。
盡管近場支付的標準尚無定論,但移動支付前景已大為可觀。據中國銀聯公開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境內銀行卡跨行交易金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6%,銀行卡滲透率由2001年的2.7%上升到2010年三季度末的的35%。以網絡支付為主的2010年的交易金額超過4000億元。作為可以承載卡類支付和網絡支付的新支付方式,如果整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成熟,其市場規模必將相當驚人。將于11月29日舉行的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來自業界的領導專家將齊聚一堂,分享、討論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未來。作為移動支付行業年度盛會,年會將充分發揮作為政策傳播和信息交流的平臺作用,為業界答疑解惑,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后牌照時代:移動支付行業迎來春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20208/2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