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大蘋果”和一顆“更大的蘋果”終于在全球消費者面前亮相。在頑固抗拒了三年之后,蘋果追究無法抵擋由三星引領的智能手機大屏化浪潮,推出了4.7英寸的iPhone 6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然而“大蘋果”的推出,似乎并沒有得到太多來自消費者的正面回應,社交媒體吐槽聲一浪高過一浪,難免讓人覺得今秋本該豐收的蘋果“大而不甜”。
被動轉型帶來的扼腕嘆息
很多果粉對于蘋果的熱衷源自兩個方面,其一是蘋果自家的iOS系統帶來的體系化用戶體驗;其二是喬布斯經營蘋果期間,塑造出來的“清高”又“文藝范兒”十足的蘋果文化。喬布斯相信單手操作的3.5英寸屏幕是最佳尺寸。
而市場調研機構Kantar WorldpanelComtech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個月里,智能手機市場大于4.5英寸的手機已經占到了29%。而美國財經科技新聞網站BusinessInsider旗下的智庫BIIntelligence,日前發布的一份有關大屏手機市場的報告稱,大屏手機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2015年大屏手機銷量將會超過非大屏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智能手機的絕對主流,超過智能手機同期15%的增幅。面對來自以三星為首的眾多競爭對手造成的市場壓力,蘋果迫于無奈不得不讓自己“被動”轉型。
蘋果的這一次轉型,不僅僅是對于屏幕尺寸的改變,更是一次文化理念的顛覆,標志著喬布斯時代的徹底終結。其實早在iPhone 5推出之時,蘋果就有足夠的實力與時間主動實現向大屏手機的轉型,然而,彼時,蘋果卻并沒有邁出這一步。短短兩年時間,從高端品牌三星,到低端品牌紅米,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都在推動著大屏市場的繁榮發展,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早已難走“小屏回頭路”,蘋果只能被動轉型。這種改變,對于很多因為企業文化而忠實于蘋果的粉絲扼腕嘆息:花了三年時間,變成了三星第二。
與老對手三星的較量
蘋果與三星,這對老冤家的較量從2010年前后就從未停止過。也許蘋果并沒有刻意去對比,一個連市場調研都不會去做的公司,更不會去在意對手放的各種大招。但是,消費者不會。
三星自2011年推出了第一代大屏手機GALAXY Note,一舉成為大屏手機的領軍人。而即使如此,三星在2011年并不能將果粉轉化為自己的用戶。原因很簡單,相對于谷歌Android平臺,蘋果的操作系統擁有著天生的優勢,蘋果一直相信,不管自己的屏幕有多小,只要使用了iOS系統,那么你就停不下來。而事實上,三星要比蘋果想的更聰明。相比于蘋果的“告訴消費者你應該要什么”,三星的設計理念顯得更接地氣——“聆聽來自消費者的聲音”。
消費者喜歡大屏,OK,三星就持續在大屏手機上發力;消費者喜歡拍照,好的,三星就不斷強化拍照功能;消費者想要雙卡雙待,沒問題,三星也滿足你。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改變也是一種“妥協”,但是,蘋果和三星的妥協對象是不同的:蘋果妥協是源自市場的壓力,而三星的妥協卻是源自消費者的剛需。
面對9月智能手機行業新品混戰的局面,三星拿出了GALAXY Note 4和GALAXY Note Edge前來迎戰,蘋果也搬出了iPhone 6與iPhone 6 Plus兩大強將應對。正如朝代的更迭一樣,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也在不斷易位,目前這款產品都未正式投入市場,現在論英雄還是為時過早。但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喜于看到這樣的良性競爭的,只有如此來推動科技的不斷進步才能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移動體驗。
推薦閱讀
9月9日,蘋果公司正式推出了新一代手機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锃光發亮的超級大屏,是不是已經把你撩撥得心癢癢了呢。都說要“割腎”換新iPhone,其實只要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缺乏殺手級創新 蘋果或難攀銷售珠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40916/29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