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晶硅產業重地四川正在殘酷的產業寒冬中煎熬。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以及美國雙反調查的多重夾擊,一直依賴于出口的國內光伏產業備受打擊,而身處光伏產業上游的多晶硅領域更是難以幸免。多晶硅價格從高峰時期的每噸600萬元一路跌落至如今的每噸20萬元,成本價格嚴重倒掛的現實迫使國內80%以上的晶硅企業不得不停產止損。
從天堂到地獄,四川多晶硅產業的現景正在國內多晶硅產業之殤的一個縮影。
繁華凋零
四川多晶硅產業現狀是國內多晶硅產業危局的一個縮影。大量企業的間歇性停產也許只是下一輪風暴的開始。
曾經的繁華一夕凋零。
“現在的形勢已經再糟糕不過。”四川一家多晶硅企業人士表示,目前省內的多晶硅企業只剩下永祥和瑞能兩家企業還在勉力支撐生產,其余的多晶硅企業均已停產。
據了解,四川的多晶硅企業目前有10家左右,產能超過2萬噸。“由于歐美國際市場的變化讓多晶硅企業的日子很難過。”四川省新能源產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東華表示,歐洲占到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的近60%,美國市場占大約15%。但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采取的“雙反”,令歐美市場的需求大幅萎縮,帶動多晶硅價格大幅下滑。包括四川在內的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受到嚴重影響,市場形勢相當低迷。
“目前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在每噸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而市場價格已經跌破很多企業的成本底線,只能選擇停產。”四川瑞能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因為其多晶硅是自用,所以還在生產。而大部分四川企業在去年年底就陸續陷入停產困境。
這與數年前多晶硅行業氣勢囂天的繁榮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由于歐美新能源市場的啟動,國內的多晶硅產業從2006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2005年國內多晶硅產量還僅有60噸,到2006年躍升到287噸,到了2008年就已經狂飆到4000噸以上。而到現在,多晶硅項目的產能已經達到10萬噸以上。”四川省新能源產業促進會副會長、高工顏國華表示,由于四川樂山是多晶硅的發源地、技術、人才和資源具有相對優勢,大量的資本開始涌入多晶硅領域。
新光硅業當時投資修建了國內第一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在2007年投產之后,新光硅業的多晶硅遭遇市場瘋狂搶購。“10多億元的投資一年半就收回了。”瘋狂的市場行情令新光硅業的人士也驚訝不已。“在高峰期的時候,客戶都是要排著隊來購買。”
而正在尋求產業經濟轉型的四川省政府也迅速將多晶硅以及下游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多晶硅在內的光伏產業被四川省上下視為“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戰略產業要求做大做強。此后四川以成都、德陽、樂山為核心區域,進行新能源產業的布局規劃。樂山和成都的雙流則被作為光伏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的重要產業基地。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資本進入多晶硅領域,四川的產能在幾年內迅速攀升到2萬噸以上。“僅四川一省目前的多晶硅產量就能滿足全國的需求。”顏國華表示。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多晶硅市場一再暴跌,曾經的暴富神話一朝破滅,只剩下滿目荒涼。“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盲目擴張、產能過剩。”在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姜謙看來,四川多晶硅產業現狀是國內多晶硅產業危局的一個縮影。大量企業的間歇性停產也許只是下一輪風暴的開始。
利益推動下的狂飆
兩三千噸規模的多晶硅項目,可以為當地帶來十多個億的GDP增幅。
“多晶硅項目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大到無法拒絕。”一位投身多晶硅行業的人士表示,正是因為多種利益的共同驅動,多晶硅行業才能一路狂飆突進,不斷上演一幕幕瘋狂的悲喜劇。“只要有錢,就敢投,誰先投產誰就賺錢。絕大多數投資方此前在這個領域毫無經驗。”該人士表示,當時業界開玩笑都說,做多晶硅比販毒的利潤都要高。
高額利潤的吸引下,大量的資本砸入多晶硅領域,一路比拼項目建設速度。一個國外廠家需要兩年建成的項目,國內的廠家12~18個月就能完成。“很多中小型企業并沒有自己的技術,好多都是購買國外的二手設備,然后在國內四處挖人,上馬生產。”
在資本對多晶硅如癡如醉之時,地方政府表現出的熱烈姿態更是如烈火烹油,迅速吹大了多晶硅的產業泡沫。
“一個是對當地GDP產值的巨大提升,一個切合了地方政府產業轉型的訴求。”張東華表示,兩三千噸規模的多晶硅項目,一下就可以為當地帶來十多個億的GDP增幅。“這還是取多晶硅中間價格來算的。能像多晶硅這樣迅速拉動當地GDP的項目并不是很多。”
而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多晶硅作為國內新能源產業的一個組成,是國家鼓勵的產業。一位多晶硅業內人士表示,不像其他項目是實行審批制,多晶硅是實行備案制,項目的主導權在地方。在省里備案就可以。很難有別的大型投資能像多晶硅項目這樣能帶來如此大的GDP增長,而又立項如此容易。所以各地政府在發展多晶硅項目上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四川省內某地一個工業園區的人士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為了發展當地的多晶硅項目,當地政府通過各種關系不斷向四川省發改委游說,最終成功將當地的多晶硅項目擠進了四川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正是在各種利益因素的驅動下,包括四川在內的多晶硅行業的大干快上蔚然成風。
四川樂山作為中國多晶硅產業的發源地,曾接待過國內許多地方的考察團。“很多地方組團來考察多晶硅項目,不僅僅是企業來,地方政府的官員也來很多。很多時候感覺這個行業已經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而變成了地方與地方之間的競爭關系。”樂山市科技局的一位官員表示,在短短數年間,滿地開花,全國的20多個省都建立起了多晶硅項目。“有沒有條件,都在上項目。”
而在四川,類似的競爭也在不斷展開。雖然樂山占據四川多晶硅8成以上的多晶硅產能,同時也是四川重點規劃的多晶硅產業基地,但這并沒有阻止省內的其他地區發展多晶硅的熱情。目前在四川省內,包括樂山、眉山、雅安、成都新津、甘孜多地都有已建和在建多晶硅項目。地處民族地區的四川甘孜州就獲得了8.5億歐元的投資,建立一個10萬噸級的工業硅和萬噸級的太陽能多晶硅項目。當地政府號稱將建立一個超越南非的全球最大多晶硅產業基地。
四川省內的多晶硅項目的競爭也集中在優惠政策的比拼上,“主要是電價、土地和稅收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些地方并不具有鹽鹵資源、鹽堿化工等配套資源的地方通過比拼政策也能從中分得一杯羹。“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多晶硅行業的盲目發展和無序競爭。但當地政府不會考慮那么多,他首先想到的是能拉動當地經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友達光電2012年3月份合并營業額為新臺幣314億4100萬元,營業額較2月份增加12.5%,較去年同期下降12.5%。累計2012年第一季度合并營業額為新臺幣811億200萬元,較2011年第四季減少9.4%,與2011年第一季相比,則降低13%>>>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內多晶硅產業面臨窘境產品單價格降95%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0701/12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