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硬店科技創始人李柏林
文| 鉛筆道 記者 吳澤騫
►導語
“很多網店的凈利潤其實比實體店低10%”,這是李柏林在調查過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后得出的結論,“他們每賣100元,就有60元花在電商營銷以及物流上”。
隨著線上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互聯網企業把目光重新聚焦在線下實體店。但傳統的門店形式對于很多小微企業、創業公司來說成本過高,也不利于產品的推廣曝光。這讓李柏林無意中經營的項目有了用武之地。
2016年9月,李柏林成立“硬店科技”。他用物聯網搭建智能“格子鋪”,為中小企業、創業團隊提供產品展示及售賣的線下平臺。同時,通過收集用戶數據,為“格子鋪”租戶調整商品投放的類型、單價等,以實現效益最大化。
目前,團隊在三亞游艇碼頭的優匠創客空間設置了一個“格子柜”,共有39個格子,總占地面積2平方米。每個格子的大小、形狀不一,內部放置了科技產品、戶外用品、民族手工作品等物品。
每個格子的年租金為1萬元,毛利率為60%。“格子鋪”出租率100%,租戶主要為企業和代理商。
注: 全文未經創始人審閱,由鉛筆道記者根據采訪錄音獨立撰寫,內容僅供參考。
發現“格子鋪”
李柏林此前創辦了一家公司,用于直飲水凈化技術的研發。當該技術成熟運用到工業領域后,李將目光放在了公共飲水服務上。他希望設計一款飲水器,其可以將自來水直接處理成直飲水,用戶用手機支付后即可打水。
2015年年底,飲水器正式走下生產線。這時,李柏林發現如果在商場單獨放置他們的機器,無法實現盈利,“我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機器周邊擺上其他東西一起賣”。
有了想法之后,李便去了北京各大商城調研,一種叫“格子鋪”的形式吸引住了他。
商鋪內放置的貨柜被分割成統一大小的格子,任何人每個月只需繳納幾百元的租金,就可以在格子中寄賣任何物品,如首飾、玩偶、模型等。同時寄賣者無需自己經營,由“格子鋪”所有寄賣者集體雇人管理。
“如果我們也采取這種形式,就能分擔我們很多場地成本了。”在與商場溝通的過程中,對方提出新上的“格子鋪”里不能賣食品以及品牌商品。經過考慮,李柏林主動提出賣科技硬件產品。
“這并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在投資基金從業多年的他,此前接觸過眾多的實驗室以及初創公司,因此擁有豐富的“產品庫”,便于“格子鋪”內容的快速更新替換。
另外,“格子鋪”的形式也能為這些創業公司提供產品展示的機會。這不僅能幫助其降低營銷成本,也使普通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新興科技產品,提高了初創公司、小企業的曝光機會。
就這樣,賣科技產品的格子鋪——硬店的雛形逐漸李柏林腦海里形成了。

◆ 1.0版本的硬店
小天地大利潤
既然賣的東西與科技相關,那么“硬店”自然也不能采用傳統的形式,“要更加智能嘛”。
李柏林將各大國家的自動售貨機以及機器人商店全部研究了一遍,經過兩次迭代之后,“硬店”的形態基本確立。
產品以邊長35cm的立方體格子為基本形態,通過組合搭配形成不同的造型。每個“硬店”都配有攝像頭、紅外傳感器、智能門鎖等設備,租戶在后臺所提交的商品信息通過審核后,便能自主進行產品投放。
同時,租戶通過App能實時遠程了解“硬店”情況,設置格子柜權限。系統會定期將銷售數據反饋給租戶,并輔助其判斷產品投放的類型、地域的合理性。
“硬店”擁有產品體驗功能,只要用戶的賬戶中有一定余額,便可試用產品,如不滿意則可放回。當攝像頭檢測到用戶的放回動作后,被暫扣的余額便會退回。
另外,為了增加互動性,“硬店”專門設置了一個特殊的格子。里面放入無土栽培的植物,用戶領養后可以通過App進行澆水,當作物成熟后領養人便可將其出售以獲得收益。

◆ 2.0版本硬店設計圖
原本計劃將“硬店”投放于商場的李柏林,在市場推廣中發現了新的需求。很多臨街店鋪都希望將原本毫無特色的墻面或者櫥窗改造成“硬店”的形式,以實現24小時的體驗購物。
目前,每個格子的年租金為1萬元,毛利率為60%。團隊已在三亞游艇碼頭的優匠創客空間設置了39個格子,占地面積2平方米,出租率100%,租戶主要為企業和代理商。除了科技產品以外,戶外用品、民族手工作品等符合需求的物品也有售賣。
團隊已與北京的大悅城、世貿天階、大悅城、藍色港灣、凱德置地等商城達成了合作意向。
未來,“硬店” 將成為基于產品興趣的社群營銷工具,店主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發展合伙人,進一步降低成本,擴大產品影響力。
推薦閱讀
他17歲開始創業,從一個甜品小店到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式快餐領導品牌。 他拿出50%的股份給姐姐、姐夫,卻遭受姐夫排擠�! ∪缃�,他重新掌權,開近600家店,其企業估>>>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30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