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借著智能化的浪潮,國產手機正在全面崛起,并在逐漸掌握國內市場主導權的同時,將發展的觸角一點點延伸到海外。而中國手機廠商的爆發式增長,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不過,要想在市場上長久立足,中國手機廠商還要面臨平臺依賴、低價依賴、渠道依賴、自主創新等諸多隱憂。
國產手機廠商借智能化浪潮崛起,普及移動互聯功不可沒
有人戲稱,今年的通信展是國產手機廠商的狂歡派對。事實上,這只是國產手機近幾年狂飆突進現狀的一個縮影。
過去,中國手機市場一直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洋品牌為大,雖然是在自家門前,但國內廠商一直都扮演著不起眼的角色,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品牌美譽度方面都與洋巨頭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被稱作是山寨的代名詞。不過,在移動互聯網大浪的沖刷下,國產手機的容顏已經煥然一新。
工信部最新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8月,全國手機市場出貨總量為27425.2萬部,比上年同期增加10.1%,其中2G手機出貨量達到12523.4萬部,比上年同期下降27.1%,3G手機出貨量達到14901.8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92.4%。在國內外手機品牌構成方面,2012年1-8月,國產新品上市2580款,占手機上市新品總量的94.5%,出貨量21317.3萬部,占手機總貨量的77.7%。3G手機中,國產品牌出份額分別為TD-SCDMA手機84.6%,WCDMA手機59.4%,CDMA 2000手機82.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美國權威市場調查公司HISiSuppli在8月底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2上半年,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4家本土手機品牌出貨量,將近整體份額的50%,整體已大幅超越國外品牌所占份額。
一個個抽象的數字背后,是國外品牌影響力的下降以及國產手機的迅速上位。近兩年來,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傳統硬件廠商在智能手機時代不斷深耕細作,將自身固有的優勢不斷擴大;以小米科技、盛大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則試圖將自身的互聯網經驗與移動互聯網實現嫁接,打造出獨有的特色;另外,市場上還有諸如魅族這樣獨樹一幟的手機廠商,以過硬的產品籠絡了不少用戶的心,逐漸在市場上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大旗……陣營林立,新品迭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上呈現出一幅繁榮的景象。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也為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
國產手機欲舉起全球市場領軍大旗,尚需闖過數道關卡
然而,狂歡背后,國產手機潛在的隱憂也一點點浮出水面,橫亙在其面前的大山一重接一重。
自主創新能力的匱乏與專利積累的不足。這幾乎是所有國內手機廠商都存在的硬傷,與蘋果、三星等國外廠商相比,國產手機無論在創新能力還是在專利積累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距。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三星與蘋果之間的“世紀大戰“以及谷歌與阿里云之間的風波,都為國產廠商敲響了知識產權方面的警鐘。
平臺依賴與同質困境。如今智能手機市場上共有Android、iOS、WP、Blackberry、Bada、Symbian、WM、MeeGo等數十家操作系統,其中,Android與iOS兩家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其他廠商則在剩余的逼仄空間里苦苦掙扎。鑒于Android的開放性與主導性優勢,國內廠商90%以上都采用安卓系統,這種借雞生蛋的做法,確實為國內手機廠商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然而,隱憂也如影隨形,過度依賴Android,除了帶來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外,也使得國內手機廠商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制于人。
低端手機“代言人“?國產手機之所以可以在市場上迅速上位,與其產品的高配低價不無關系。國內廠商在千元智能機領域優勢明顯,但在中高端市場卻鮮見亮眼的產品,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給消費者留下低端的印象,不利于品牌的樹立;二是過多的價格戰往往使廠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因此,未來如何撕開中高端市場的口子,將成為橫亙在國產手機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大石。
另外,對運營商渠道的過分依賴以及品牌影響力的不足,也是國產手機無法回避的問題。總而言之,要想沖上市場制高點,插上中國“智”造的大旗,國內手機廠商還需闖過重重關卡。
推薦閱讀
蘋果官網于昨日晚間更新了紀念喬布斯逝世一周年的視頻,蘋果CEO蒂姆·庫克發函紀念喬布斯,稱蘋果公司是喬布斯帶給世界的最偉大禮物。 蘋果官網于昨日晚間更新了紀念喬布斯逝世一周年的視頻,蘋果CEO蒂姆庫克發函紀念>>>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智能手機崛起背后:平臺依賴與同質困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