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今IT產業最大的樹是蘋果,然而作為這家最賺錢的企業的供應商并非都容易賺錢,因為他們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有很大不同,有的被蘋果所倚重,還有的要靠蘋果施舍。以下的文章中分析了144家蘋果供應鏈企業在蘋果產業鏈中的地位,從中也可以看出蘋果最倚重的是哪個地區的產業鏈。
在iPhone沒有形成氣候的年代,我們很難去把握供應鏈所帶來的行業機會。然而,蘋果采用了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卻創造出了一個開放式的供應鏈,并且將其對技術的高度追求和嚴苛的工業制程管理思想深入到了各個產業鏈環節。因此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已經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一個被蘋果重新構建的全球電子科技業版圖。
在蘋果公布的這份供應鏈名單中共有144家企業,其中共有103家上市公司(除爾必達、英菲琳及奧地利電子外),這些參與者無論盈利能力強弱與否,產值市值大小,他們都是全世界IT制造業的佼佼者。
1)盈利能力最強的供應鏈參與者集中在美國。理由是美國公司不僅毛利率遠高于其他地區(平均42.9%,ROE23%),而且樣本數量最大(36個),足以說明美國公司的平均質量居供應鏈名單前列;
2)中國大陸公司樣本很少。很多所謂的“參與者”僅僅是二級甚至三級供應鏈參與者,但究其根本,大陸業者盈利能力僅次于美國。主要是統計對象中的瑞聲科技(2018 HK)具有特殊的產業環節地位及極高的盈利能力,拉高了整體水平;
3)歐洲僅有一家,奧地利微電子。全球著名的類比芯片制造商,經營歷史逾30年,正切入到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領域,其光感測芯片技術居行業領先地位;
4)中國臺灣、韓國及日本企業都集中于資本密集型產業,盈利能力最差。日本經歷了家電時代的積累,大量的核心技術都積累在其零部件及關鍵技術,但由于成本及規模的劣勢不斷被韓臺供應鏈所替代,企業盈利能力掉頭向下,供應鏈中20家日企的平均盈利能力墊底(ROE為-5.8%,名單內2011年虧損的企業數量為10個,約50%處于虧損);韓國憑借一體化優勢及國家扶持(三星及LG是通過數次大規模的投資后才掌握顯示技術及核心芯片工藝),在眾多關鍵領域打敗了日本,但仍受到了臺灣供應鏈的挑戰;臺灣供應鏈參與者數量最多(算上沒上市的公司超過40家),本土還擁有代工巨頭鴻海的整合以及內地土地勞動力資源等優勢,使得臺企得以從日韓手中奪取份額。但我們也觀察到,臺企的產業鏈環節從觸控屏開始延伸至代工,屬于后段制造環節,資產偏重,幾乎沒有占領技術要地,因此競爭劇烈,整體盈利能力并不高(ROE 10.3%)。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想您應該知道,蘋果最倚重的是哪個地區的產業鏈。
另外,從產業環節來看,結合對供應鏈的觀察,我的結論是:
1)最盈利的版塊,類比芯片:類比芯片也稱為模擬芯片,目前市場的主要需求為各種感應芯片(sensor)。根據行業預測:其市場規模于2012年約438億美元,較2011年成長3%。其中特殊應用類比芯片市場規模估計在2012年可達260億美元(2011年為252億美元);通用類比芯片市場規模12年預期可達175億美元,較2011年的171億美元有輕微成長;通用類比芯片市場的成長速度在接下來五年會高于特殊應用類比芯片市場。到2016年,總體類比半導體預期市場規模將超越600億美元。在蘋果供應鏈中,該版塊的ROE達40.8%,集中了四大巨頭(除德州儀器)NXP(恩智浦半導體)、Linear Technology(凌特科技,FY11 ROE達213%)、Fairchild(飛兆半導體)。這些企業都是行業中佼佼者,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關鍵性大型配件盈利能力最差:根據我們過去對智能手機BOM COST研究,在IT產品供應鏈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幾個部件為面板、觸控面板及存儲器,他們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都是成本中心,然而他們本身的盈利能力都處于整個供應鏈的末位(存儲器ROE6.3%,觸控面板ROE-5.93%,面板ROE-27.34%)。簡而言之,他們都屬于重資產行業,一方面大規模的投入使其不得不面對巨大的折舊支出,另外行業對成本的控制首先就是壓迫這類企業的利潤空間,所以我們應該規避這類產業環節的投資標的;
3)特殊器件版塊,擁有核心工藝,就能獲得較高盈利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技術含量的大致判斷,來給各版塊做出一個分類體系,芯片類的版塊技術含量最高,盈利能力也最高(ROE比較:IC Design14.1%,基頻芯片19.4%,核心處理器19.5%,圖形處理器26.7%,其他元器件40.8%),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關鍵配件,如面板、觸控面板等虧損版塊;然而在這兩者中,一些特殊的版塊卻仍能誕生出盈利能力較高的公司,如機殼(毛利率43%,ROE24%,供應鏈名單中只有臺灣可成(2474TW一個公司)),電聲器件(包含有AAC(ROE23%)),觸控芯片(ROE30.4%)及相機鏡頭(除去模組,ROE28.7%)。這些零部件的BOM占比可能很低(除機殼外),本身也不具備很高的技術含量,但由于版塊內的極個別公司滿足了蘋果的需求,或者掌握了相對優勢,獲得了極高的盈利能力。這種盈利能力是建立在相對優勢基礎上的,隨時可能會被超越,因此需要長期跟蹤,他們的替代者也會是很好的潛在標的。
關于哪個版塊蘋果最為器重?我們所能接觸的國內的上市公司中,其實蘋果并沒有太過于在意,只是恰好這家或那家廠商符合并滿足了蘋果產品的需求,并通過了他苛刻的驗證。從數據結果來看,美國的模擬半導體公司是蘋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許多細節的創新都必須通過這些參與者的創新來實現,另外像高通、臺積電、三星,這就不需要我一一說明了吧?除了這些涉及到蘋果產品的“心臟”的參與者,其他的公司都是隨時“可被替代的”,而且一般會采取dual supplier的戰略,一方面制衡,一方面轉移技術優勢方的溢價能力。
推薦閱讀
外媒消息稱,HTC已經宣布在美國市場停售平板電腦,不過今后仍將密切關注平板市場,且不排除再重回市場的可能性。事實上,HTC平板并不如手機那樣常見和熱銷,而據最新消息,HTC碩果僅存的平板電腦也要從美國市場撤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