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科技公司都有一款堪稱代表作的產品。比如微軟公司(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統,又比如谷歌公司(Google)的搜索引擎。而對于曾把“電腦”二字放入公司名中的蘋果(Apple)來說,它的代表作則是iPod。沒錯,就是iPod,而不是iPhone,不是iPad,也不是這家公司未來會推出的任何以“i”打頭的設備。
為什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追溯到2001年。當時,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還牢牢地控制著公司大權,并推出了重新設計的新款Mac電腦,以維系蘋果公司的經營。顯然,蘋果公司當時的處境還不算太糟,但卻苦于缺乏一款拿得出手的“明星產品”。iPod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這款音樂播放器一經推出就迅速風靡全球,蘋果公司的業績也一下子重回上升通道。2003年6月,iPod銷量突破了100萬臺,半年后銷量達到200萬臺,上市三年銷量就達到了1,000萬臺。
當時,市場人士都在預測iPod還能創造多大的銷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疑問都集中到一點上,即iPod的熱銷勢頭會不會、而不是何時會停下來。在上市的頭十年,iPod的全球銷量達到了3億臺。喬布斯在談到iPod時曾表示:“如果說有哪一款產品成就了蘋果的話,那就是iPod。”這款結合了iTunes的音樂播放器徹底改變了音樂產業。的確,自從有了iPod,消費者幾乎就無需再去購買CD。走在大街上,帶著耳機聽音樂的人隨處可見,這就是一股由iPod帶來的新潮流。也正是iPod確立了蘋果和喬布斯的標志性地位。
但隨后,情況卻有所改變。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機。此后,iPod的市場影響力就逐漸下降。盡管市面上iPod仍有銷售,但卻處在了iPhone手機的陰影之下。隨著iPhone的熱賣,iPod的銷量開始出現下滑。消費者也意識到,iPhone既是手機,也能夠用作音樂播放器,因此就沒有必要再去花錢購買Nano、Shuffle或iPod Touch了。
iPod的銷售業績急劇下降,也很快在蘋果的財報上顯現出來。在今年截至6月30日的財季中,iPod的銷售額為10.6億美元,僅占蘋果總營收的3%。與去年同期相比,iPod的銷售額下滑了20%。此間,iPod的銷量為680萬臺,下降了10%。這與2006年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2006年第四財季,蘋果共售出870萬臺iPod,實現營收16億美元,占蘋果當年總營收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與今年的區區3%形成了鮮明對比。
曾經有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分析師都會在投資報告中大談特談iPod。而如今,你很難再看到有哪篇投資報告會再提及iPod。用業內分析師的話來說,這樣一個銷售額僅占蘋果總營收3%的產品已經是“明日黃花”了。
蘋果對待iPod的態度也令人玩味。一方面,iPod每年仍可以為蘋果帶來數億美元的營收,因此蘋果并不想完全放棄該產品。但是與iPod相比,蘋果更看重的是iPhone或iPad的銷量。因為iPhone或iPad的售價更高,有助于蘋果提升業績,進而能夠不斷地超越華爾街的預期。再加上iPhone或iPad高企的利潤率,就不難理解為什么iPod不受重視了。
但是,iPod每年仍能為蘋果帶來數億美元的現金收入,因此它仍有存在的必要。蘋果雖然會繼續推出新款iPod,但原因僅僅是不想讓華爾街失望。也因為如此,蘋果在最近iPhone 5發布會上同時發布了新款iPod Touch和iPod Nano。這兩款產品被巧妙安排在iPhone 5發布之后推出,既保證了宣傳效果又不至于搶了iPhone 5的風頭。
蘋果或許會慢慢地將iPod邊緣化。最終有一天,iPod對蘋果的業績的影響會變得微乎其微,消失在蘋果的產品線中,而普通消費者或許絲毫不會介意。盡管如此,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即用戶購買每一部iPhone或iPad 也就等于是在購買iPod。畢竟,這些產品集成了iPod的所有功能,無論從哪點上來說,它們都是iPod的延伸。
這就是iPod依然重要的原因。很顯然,曾經風靡全球的iPod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它作為移動音樂和視頻播放平臺,正在被整合到新一代功能更加強大的產品中。由此可見,iPod依然重要,iPod不會消亡,而是進入到發展歷史的新階段。
推薦閱讀
德儀上個月曾表示,公司在無線市場的投資將從智能手機等產品轉向更廣泛的市場,如汽車廠商等行業客戶。此舉旨在提升公司利潤,并形成更穩定的業務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