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稱中國最著名的電信產品制造商華為和中興可能威脅美國國家通信安全。而這早已不是華為和中興第一次收到來自美國的指責,早在2003年,美國最大的電信制造商——思科就曾以專利侵權為由對華為提起訴訟,特別是今年的8月,美國也對包括華為和中興在內的13家企業發起“337調查”。那么,為什么美國一直對中國的電信企業如此“念念不忘”?華為和中興究竟得罪了誰?
自2003年美國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思科發起對中國電信制造商——華為的專利訴訟以來,無論是美國的電信制造商還是美國政府,都對華為和思科敵意不斷,動用了包括禁止華為收購美國通信公司等各種手段壓制華為,以期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而這也極為嚴重地影響了中國電信設備制造企業的正常運營及發展。為此,在2011年2月,華為向美國政府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否認其公司或設備存在安全問題,并要求美國政府全面調查華為的運營狀況。2011年11月,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發起了一場調查,歷時近一年后,于今年的10月8日發布了這份題為《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Posed by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Huawei and ZTE》(《由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通訊帶來的美國國家安全問題》)的報告。
通讀這篇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歷時近一年完成報告書,并沒有任何的關于華為和中興存在任何威脅其國家安全證據,比如華為和中興的某些設備或軟件正在收集美方的情報和資料,又或華為的員工中存在我國的間諜等等。這篇原文100多頁的報告只是圍繞著華為和中興是中國的企業、存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委等理由渲染中國企業威脅論,完全是言之范范,毫無干貨!說得不客氣一點,這樣的報告根本不像一個超級大國議院中的一個特別委員會所做,水平之低、耗時之長、邏輯之偏頗簡直有詐騙美國國民稅款的嫌疑。
那么,美國的這個特別情報委員會究竟為什么要做出華為和中興會給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呢?說到底不外乎貿易保護罷了。
思科是美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制造商,甚至曾經一度超過微軟,問鼎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桂冠(思科市值最高時曾價值5700多億美元),當時擁有思科的股份甚至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直至今日美國眾議院中仍有很多的議員都持有思科股份。而華為和中興作為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其設備以物美價廉迅速在美國市場站住了腳,并開始大肆蠶食思科的市場份額,這對持有思科股票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具打擊性的,說得通俗些,那是恨得牙癢癢。在2003年,思科就以華為專利侵權起訴華為,這場訴訟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于2004年7月28日結束,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法院馬歇爾分院簽發法令,終止思科公司對華為的訴訟,全部解決了這起知識產權案件的爭議。這也意味著思科從今往后不能再次以華為專利侵權的理由提起訴訟。
那么除了知識產權問題之外,還有什么理由能制肘華為和中興呢?國家安全問題無疑是一個太好的切入點了。美國最為全球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其對于國家安全的關注和投入是極為巨大的,而美國的國民在經歷“911”的切膚之痛后,也對此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精神緊繃”,如果指責華為和中興能夠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再加上美國一直以來所宣揚的“中國威脅論”,相信美國的各政府部門、私營企業和個人,在選購通信設備的時候都會規避這兩家中國企業,這也就達到了幕后黑手扶植思科、打壓華為和中興的目的。
或許有人覺得這種想法有一些陰謀論了,但種種證據都指向了這里,不能不讓筆者認為這種推測更接近事實的真相,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利益群體維護個人利益。仔細閱讀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的報告,不難發現這份報告認為華為和中興內部存在中國共產黨的委員會是中國政府可以影響該企業的重要體現,是可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這顯然并不明白中國企業中黨委的作用是什么。但是,美國自冷戰以來就一直將中國作為最主要的競爭和敵對對手之一,幾乎所有的美國政客都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保持強烈關注,甚至成為角逐總統寶座的重要砝碼之一(這方面看看近日奧巴馬和羅姆尼的辯論就一清二楚了)。而自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并加入WTO以后,美國政客的“視野”又從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拓展到了企業之中,如果說美國眾議院中專門搞“情報”工作的特別委員會連中國企業中的黨委和政府部門中的黨委有什么區別都不知道,那么這個特別情報委員會就太不稱職、太不專業了,這可能么?顯然這樣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除非整個美國人的智商都突然飆到負數!如此以來,只能說明白真相的這個特別情報委員會保佑特別的目的,希望能將一種“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的設備能夠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假象植入到“不明真相的群眾”的心中,以此讓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失去市場,達到“愚民”的效果,繼而保護思科這樣的公司。
其二,扼殺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而科技進步又離不開研發,所以想拖住中國發展的步伐,打壓甚至扼殺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無疑是個好辦法。我們都知道科技研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財力的產生必然和產品的銷售有關,那么只要讓你的產品賣不出去,你不就沒有錢了嗎?所以通過國家安全問題打壓華為和中興,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是對中國科技進步的一種打壓。舉個例子來說明就能看的很清楚,以富士康為首的代工企業沒有自己品牌的產品,也沒有自主的技術,全部采用美國提供技術,這樣的企業是美國最歡迎的,包括蘋果在內的眾多大型企業都與其保持合作;以聯想為代表的擁有自主品牌但沒有自主技術企業,美國給予一定的打擊,但不打死,畢竟技術都是美國的,不會使使中國的科技獲得提高;而對華為這樣的既有技術又有品牌的中國企業,一定要遏制甚至打死,不然其無窮的發展潛力必將威脅美國科技優勢,并促進中國科技進步。仍然以思科和華為為例,近年來,思科受到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業績持續走低,相對的其科研投入和科研人數也在不斷縮水,但華為正相反,其用于研發的員工人數達6萬人,占其全球員工人數一半,這已經超過了思科公司的員工總人數。
其三,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作祟。歐美國家一直叫囂要打擊貿易保護主義,責令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打開市場,而當中國實行市場經濟之后,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卻反過來打壓中國企業的產品,以此保障本國企業的利益。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無論是中國的農副產品還是近來被炒得火熱的中國光伏產品,都無不遭到美國政府的抵制和不公正待遇,比如反傾銷調查、加收關稅等等。本次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的報告明著說是懷疑華為和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實際上不就是為了保護思科這樣的美國公司而進行的貿易保護么,無非是披上了一個略顯神圣的外衣罷了。
第四,大選年緊扣“中國”話題。歐美國家的資本主義和中國的共產主義體制完全不同,所以無論是美國或歐洲國家,都對中國持有強烈的敵意,這種敵意已經深深的扎根在這些國家的政客和百姓心中,于是一旦遇到像“大選”這樣重要政治時期,對中國的態度和政策方針總是能成為左右選票的不二法門,對此奧巴馬和羅姆尼的辯論以及他們的支持率能夠很好的印證這樣的觀點。如此一來,如果能在大選之年的關鍵時期,發起一場針對中國最著名電信設備制造商的打壓“戰爭”,不就能更好的或許選民的支持了么?這樣做還可以得到大集團、大企業的好感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對于中國來講,此次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雖然對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造成了沖擊,但也是我國又一次學習美國的機遇。我們也可以對諸如Intel、AMD、Oracle、IBM、Microsoft、Apple等美國公司進行調查,指責其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Microsoft和Apple兩個公司,前者的系統不開源,而很多中國政府部門卻都在用(包括部分軍隊部門);而后者更是將軟硬件都打包在了一起,很多的政府官員和軍官都在使用,給通話和信息安全帶來了潛在威脅。
既然美國都用了這種無賴招數我們又為什么不能使用呢?反正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企業等放棄中國市場,而經濟尚未完全復蘇、缺乏低端制造業、國產產品價格昂貴的美國絕對無法離開中國,更可況歐美國家無法拋棄中國的稀土資源。
總之,我們中國在貿易戰的領域不但不應該低頭,也不該像現在這樣總是不痛不癢的只發表一些抗議了事,應該主動迎戰以獲得主動權,相信美國等歐美國家更害怕中國——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進取且具有憂患和競爭意識的敢于勇往直前的新中國!
推薦閱讀
在產品創新上,以9月企業作品排行榜冠軍“小魚吃吃吃”為例,用戶只要遵循一條“大魚吃小魚”的原理便可以橫行四海,吃遍天下,上手極易,好玩有趣,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 倍受業界關注的騰訊開放平臺應用創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華為和中興你們究竟得罪了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