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亞洲最大的蘋果零售店在北京王府井開業,而備受期待的iPhone 5行貨并未出現。iPhone 5前兩批上市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內地雖未在列,但國內運營商早就開始為引入iPhone 5做準備。記者在走訪電子賣場時發現,iPhone 5水貨市場持續降價。業界專家認為,iPhone行貨在國內上市后,依然會出現銷售小高潮,但像iPhone 4S、iPhone 4上市之時的熱搶盛況將不會再現。
運營商蓄勢準備
蘋果CDMA制式和WCDMA制式的iPhone 5手機已經獲得我國3C認證。由于去年iPhone 4S是在獲得3C認證后一個月內即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業界猜測,最快本月底或下月初,iPhone 5行貨即可與內地消費者見面。
記者就這一消息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關人員求證,得到的回復均是“公司總部給出的保守說法是今年年底,最遲為明年年初”。
國內三大運營商早已摩拳擦掌紛紛跟進iPhone 5。記者致電10000,電信客服稱,“兩周以前我們就開始對來電咨詢iPhone 5的用戶做網上登記,iPhone 5國內一經上市,中國電信將第一時間通知登記用戶”。據電信內部人士透露,中國電信準備了15億元左右的營銷費用,而且電信CDMA2000版本的iPhone 5已經陸續到達渠道倉庫。
同樣,中國聯通也不甘示弱。早在iPhone 5上市之初,聯通高管就表示聯通版iPhone 5上市時間要早于電信版,國內部分省市的營業廳已經開始預約iPhone 5。記者致電聯通客服10010,客服人員回應公司何時引入iPhone 5尚未通知,具體的補貼政策也不便透露。
中國移動雖然因為蘋果當前使用的芯片不支持移動TD網絡而不能“吃到蘋果”,但移動與聯通、電信幾乎同一時間推出更換Nano-SIM卡服務,打消了消費者換卡的顧慮。
水貨市場價格下降
記者在上周末走訪百腦匯電子賣場發現,水貨市場iPhone 5的價格連日來持續降價,從最初的八九千元乃至萬元,已經降到了7000元出頭。
在朝陽區的百腦匯旗艦店地下一層,一位姓喻的手機經銷商告訴記者,“兩周以前iPhone 5賣到8800元,今天的報價是7300元,當然這一價格還有商量的余地”。
一位自稱為中關村、百腦匯等各大賣場供貨的張姓銷售商直言,“iPhone 5水貨批發價是7000元,美版在7000元以下,可能是由于價格依然算高,因此銷量并不理想”。他還表示,“隨著行貨上市的臨近,水貨的價格會持續下降,由于價格的變數很多經銷商不敢囤太多貨”。張先生還預測國內行貨上市后,水貨價格會再出現一兩千元的下降幅度。
在記者采訪的消費者中,一位以“果粉”自居的小伙子掏出自己的iPhone 4S向記者展示,“其實與iPhone 4S相比,iPhone 5并沒有太大變化。目前水貨價格仍然太高,我正在等行貨的上市”。
也有不少消費者在賣場逛了大半天后最終選擇了三星Galaxy S3,在記者問及為何沒有選擇iPhone 5時,消費者劉小姐表示,“iPhone 5目前還沒有行貨,即使行貨上市,價格估計也不會太低,所以我還是選擇了4000元以內的三星產品,況且Galaxy S3屏幕比iPhone 5更大”。
市場熱度降低
水貨市場的冷清或許是因為很多人在等待行貨在國內上市。可以預見,iPhone 5在國內上市后必然仍會出現銷售的小高潮。
記者身邊的一位iPhone 4S用戶表示,“iPhone產品的操作體驗確實比較舒服,iPhone 4S已經算一款完美的手機產品了,iPhone 5革新不大,似乎并沒有更換新一代iPhone的必要”,但另一方面,他也直言,“iPhone目前依然是時尚和酷的代名詞,將iPhone 4S更換iPhone 5又仿佛是一種必然選擇”。
另外不少消費者也明確表示不會購買iPhone 5,一是因為價格太高,二是因為iPhone 5自身被披露的掉漆、屏幕、拍照等方面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
通信世界網總編輯劉啟誠指出,從iPhone 4到iPhone 4S,再到最新的iPhone 5,盡管已然龐大的“果粉”隊伍仍會持續壯大,但國內消費者的心理已經逐漸轉向冷靜,盲目性在減少。iPhone 4和iPhone 4S上市之初國內消費者的瘋狂搶購熱潮,在iPhone 5身上將不會再現。另一方面,iPhone在引爆智能時代后,越來越多的類似智能機產品和替代產品的面世,也成為市場對iPhone 5反應熱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易觀國際分析師認為,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蘋果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會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只是這樣的領先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小,追趕者諸如三星、諾基亞仍有很大機會,而國內市場上以華為、聯想、中興通訊為代表的本土廠商也異軍突起,憑借中低端智能手機的旺盛需求牢牢占據了國內智能機市場的陣地。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蘋果公司在美一口氣發布5款硬件終端,這距離蘋果上一次發布新品僅40多天。不過,倉促上陣的系列新品并沒有為蘋果贏得好口碑,創新不足的問題再次戳痛蘋果的神經。 贏得對三星世紀專利大戰的蘋果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