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本月初,在沒有確切證據下,美國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對此,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表示,華為中興在美遭遇狙擊是思科借用政治手段打壓競爭對手,是思科游說美國政府的結果。也有部分專家認為,華為中興雖然遭受不公平待遇,但美國此次事件,體現了美國對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視,中國應向美國學習,增強國家安全的保障力度,針對中國現網中存在的諸多思科設備,也應展開相應的調查。
思科設備不是絕對安全
相比美國會針對華為中興毫無根據的指控,思科出現的網絡安全問題卻不勝枚舉。
2005年7月12日,承載著超過200萬用戶的北京網通ADSL和LAN寬帶網,突然同時大面積中斷,這次事故大約影響了20萬北京網民。而中國互聯網骨干網從架網開始,大部分硬件和軟件使用的都是思科的路由器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
2009年12月,ZDNET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計算機緊急事務響應小組發現思科等四家公司生產的網絡設備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這些安全漏洞進入企業的計算機網絡。
2010年,RIPE NCC和杜克大學研究者在實驗室發現,思科路由器軟件出現嚴重漏洞,引發了短暫的互聯網癱瘓事故,這次事故影響到了約1%的互聯網。
從技術角度而言,日新月異的通信行業,沒有絕對安全的產品,長期的高度警惕是保障網絡安全的必由之路。
國家信息幾近透明 專家呼吁審查思科
保障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是Internet骨干網的網絡安全,所有的數據都要經過骨干網進行轉發。中國電信163和中國聯通169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個骨干網絡,兩者承擔著中國互聯網80%以上的流量。而思科一家就占據了中國電信163骨干網 70%以上的份額,把持著其所有的超級節點和絕大部分的普通核心節點。此外,思科占據中國聯通169骨干網的份額更是高達80%以上,把持著所有的超級核心、國際交換節點、國際匯聚節點和互聯互通節點。如此高的市場份額意味著,中國國家信息和公眾信息安全對思科來說幾乎是透明的。
對此,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ICANN中國籍理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錢華林則表示:“一旦美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激烈沖突,就意味著對方國家的網絡有可能失去安全保障”。而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指出,中國在保護國家利益和本土的經濟利益時比較軟弱,缺乏應有的重視,在關系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上,不應再拖延,應立即開展對思科相應的調查工作。
標本兼濟 審查思科與立法監管并舉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國家,也是信息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信息安全一直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早在十年前美國便公布了《網絡安全國家戰略》以及《確保信息安全的國家戰略》,確定了3個戰略目標和5項優先行動,并通過為信息安全立法,來完善保障信息安全法規體系。據悉,近年來美國相繼制定了《信息自由法》、《總統檔案法》、《聯邦信息資源管理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案》、《反電子盜竊法》、《計算機犯罪強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以確保國家安全。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我國應該要借鑒美國的商業安全檢查體系,在貿易保護主義更加顯現出來的背景下,非常急迫的要求我國在經濟安全和產業安全體系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法規和各方面運作等要盡快完善。
此外,知名反壟斷律師董正偉表示,我國的網絡安全信息重視力度不夠,我們要嚴格的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我們國家的企業,對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如思科等,就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調查。
由此看來,和美國完善的監管與法律系統相比,我國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確實有待提升。政府在信息安全方面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從政策和法律上引導企業正視信息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與審查,從根本上建立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因此,為防止事故發生,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對于現網中存在的大量思科設備進行審查,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推薦閱讀
比爾·蓋茨給予了Win8高度評價,他稱這個新平臺對微軟來說“絕對關鍵”,對“個人計算機的發展方向來說至關重要”。Win8提供了一個跨越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統一平臺。 一場極具中國特色的舞獅表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中興之罪“莫須有” 調查思科勢在必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