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沈宣)從10月份開始,蘋果的全國總代理從原來的長虹佳華、佳杰科技、翰林匯、方正世紀四家調整為長虹佳華、佳杰科技兩家。這是蘋果生態鏈的又一次變動。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其實從兩年前開始,蘋果已經開始慢慢調整在國內的銷售體系,越來越重視對渠道的控制力,全國代理早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其實,對于不少蘋果的渠道零售商來說,賣蘋果產品根本“賺不了錢”,因為蘋果給渠道的利潤太低,只能靠賣蘋果的配套配件實現盈利。
之前就有經銷商抱怨過,蘋果在國內的總代理過得很苦,幾億銷售額,從來不占庫存,但是只有幾百萬利潤,且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優質經銷商總有優先拿貨權,幾乎不會缺貨。
在iPod進入中國之初,蘋果的渠道建設方面選擇的是區域代理制。但隨著蘋果產品的熱銷,蘋果對中國的渠道管控開始變得吃力,因此蘋果后來將區域代理制改為全國總代制。靠總代理分銷打開中國市場后,蘋果又開始在國內設直營零售店以及優質經銷商。
這樣一來,蘋果中國總代理的日子每況愈下,為IT賣場授權經銷商提供的產品利潤大不如之前。而優質經銷商、通信運營商、3C賣場以及行業授權經銷商等卻在蘋果的重點扶持下逐漸起來。
可以看出,蘋果在用“更直接”的方式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面前。如果想讓用戶真正了解設計理念和思路,最好的方式顯然就是其擅長的零售店模式。而總代理轉型做零售,也許是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最好的結果。但事實上,即便是能夠成為“優質經銷商”,蘋果產品所能帶來的利潤也非常的少。
“蘋果給零售渠道的利益空間非常有限,無論是零售利潤率還是對零售環節的相關要求,都非常嚴格,導致合作零售商銷售蘋果主流產品時利潤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不到6%。但依靠終端配件配飾可以實現30%以上的毛利率。所以,蘋果社會零售商一般通過蘋果授權銷售的手機或核心產品實現銷售規模,但盈利主要靠配套的配件配飾。”業內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員表示。
前一段時間,有業界傳言,誰若成為蘋果產業鏈上的一環就會享受到令人艷羨的待遇。由此可見事實并非如此,隱藏在光鮮蘋果代理商外表的背后是蘋果近乎苛刻的要求和非常低的利潤空間。這一切甚至間接導致了蘋果代理商通過賣蘋果耳機等零部件賺錢的畸形發展。
推薦閱讀
多多可以實現在網站和手機、iPad多平臺上的數據對接,數據可以在任意終端設備間同步,省去了不斷更換各種終端設備時反復文件傳送的復雜過程。多多也支持離線閱讀功能,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多多手機客戶端閱讀收藏的內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與渠道商的博弈:生態鏈里的糾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