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頻發的跳樓自殺事件之后,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做出了一個符合邏輯的決定:把原來集中于深圳的產能逐漸轉移到中國內地。許多地方政府張開雙臂歡迎這個制造巨無霸的到來,不過,隨之而來的是,超級大工廠的種種弊端和內外部沖突也“內遷”了。
從鄭州新鄭機場驅車前往市內,穿過雄偉的書寫著“中州第一門”的機場高速收費站,往北走約2公里,一個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相當于4個富士康深圳龍華園的富士康鄭州產業園已拔地而起。兩年前這里還是大片棗園,路兩旁時至今日還散布著很多紅棗專賣店,中國第一家棗業上市公司——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種植基地仍坐落于此。紅棗曾是新鄭這個黃帝故里最大的名片,但如今,風頭已被富士康蓋過。
這是富士康于2008年7月落子河南、同時投建的三座工廠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今年3月份迎接蘋果CEO蒂姆·庫克考察時,這里已經擁有至少12萬工人,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牟縣的另外兩座工廠則共有員工約6萬人。
往年此時忙于秋收的農民如今已圍繞這家突然降臨的超大型企業做起各種生意,十幾萬工人及更多嗅著商機而來的人大量涌入,正催生出一座非常態的新型城市。富士康的廠區仍然在邊開工邊建設之中,附近的多家樓盤和商業廣場也正在興建,三輪車、面包車、公交車和富士康大巴穿梭其中,在工人的上下班時刻,不時造成道路擁堵。
2009年和2010年,富士康在深圳的龍華科技園里爆發一連串員工自殺事件后,該公司加快了這種轉移。這些自殺事件暴露出了大型工業園區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園區往往擁有數十萬背井離鄉的年輕員工。郭臺銘希望在這些新建的工廠里,通過提高員工福利、豐富員工娛樂生活等來減輕工人的壓力,從而減少跳樓等事故的發生。
但是,據勞工組織“中國勞工觀察”在10月6日發布的消息稱,富士康鄭州工廠部分工人因加班及質量控制標準過于嚴苛,導致約3000~4000名員工“罷工”。富士康集團隨后發表聲明,并不存在所謂“4000名員工罷工”事件,只是因不同部門間員工的溝通不暢,導致質量部門約有200余名質檢員采取故意曠工的方式消極怠工。
更早前的9月23日,富士康太原工廠一名員工與一名警衛的爭執升級為一場騷亂。在這起事件中,約40人受傷,多家商店被搶,汽車被掀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富士康在煙臺的工廠被調查確認雇傭了很多不滿16周歲的童工。
“富士康這種把在中國沿海地區不可持續的工廠復制到內陸省份的做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它還是在沿用相同的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張車偉說,繼續仰仗大批非常年輕的勞動力是有風險的,“短期來看,富士康可能仍會如此生存下去,但最終,他們必須意識到勞動力隊伍出現的重大結構性變化。”
問題還是老問題:勞動力的代際轉移正在發生,吃苦耐勞的第一代工人正被他們的子女、對工作待遇有更高要求的下一代所替代。這促使中國的工資水平大幅上漲,員工福利顯著提高。他們是希望擁有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新一代員工。富士康高管胡國輝表示,工人工資成本并非富士康的一項主要成本,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年輕工人是否愿意繼續做這種并不好做的制造業工作。
郭臺銘在2010年反思之后也推出了多項措施,比如提高最低工資待遇,以及安裝和加固更多安全防護網。此外,他還聲稱將更多的生產線實現工業自動化——計劃在三年內將富士康生產線上的機器人規模從現有的1萬臺擴大到100萬臺,中國大陸地區首批全自動化工廠有望在5到10年內投入運營。
但這可能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超級工廠模式的種種死結。就本質而言,這是以往那種講究整齊劃一的集體主義生活方式,正在遭遇步入市場經濟的中國那些覺醒后的工人們的反抗。依靠嚴密控制,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的手段已經遇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對郭臺銘和富士康而言,未來,他還會在外界的放大鏡審視下遭遇更多的詰問和質疑。 上一頁1 2345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數據,就像一面鏡子,能讓你真切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或退步。現在的湖北通達,流行著這么一句話“用數據說話,打開ERP,數據不會騙人”!從一個小型的地方農機修理廠,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排氣消聲系統生產制造企業之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郭臺銘的無解難題:富士康圍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