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干曄)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互聯網以及科技企業,紛紛邁出向國際市場進軍的步伐。但“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也常常面臨著各種來自海外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和壓力。這其中,不少在中國已經比較成功的TMT(電信、媒體和科技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企業,在邁向國際化的道路上,則把第一站選在新加坡。
近日記者了解到,今年百度公司宣布與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旗下的資訊通信研究院(I2R)達成合作,雙方在新加坡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就面向東南亞語言的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網絡技術展開聯合研發。此舉也被視為其嘗試進入東南亞市場、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步驟。
事實上,新加坡的地理、語言、人才、政策等多方面優勢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所重視,不少企業將其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實驗室”。目前,聯想、海輝等知名中國TMT企業都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而早在2005年,華為就已經進入新加坡電信市場,并由一個的小公司,成長為新加坡電信市場的一匹黑馬。如今華為已開始接比較大型的網絡,包括Starhup(新加坡電信運營商)的整個3G的網絡等,目前全球每打一個電話,有三分之一的幾率是通過華為的網絡和設備,而在新加坡這一幾率在在至少在50%以上。新加坡華為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在發達的海外市場起家,比在國內要難的多,但是新加坡政府在TMT領域的投入卻提供了一個優越的市場環境。
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資訊通信與媒體業執行司長吳汭鋼介紹,目前新加坡政府正著力打造“城市實驗室”的概念定位,為國際企業提供研發、實驗等基本服務,包括實施方面的服務和惠企政策。“通過合作,外企在新加坡進行產品開發,找到這些解決方案之后,再推向其他市場。”吳汭鋼說。
此外,低稅收政策也是對企業的一大吸引力。目前在新加坡的企業只需繳納17%企業所得稅,這在東南亞地區僅次于香港的16.5%;若設立區域總部還可在5年間享受15%的稅率,屬個人外國來源的收入另可免稅。而對照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近來其他還玩市場遭遇的發展阻礙,新加坡確實為海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寬松的空間。
去年以來,美國政府展開對華為、中興的調查,使其遲遲不能順利進駐美國市場。今年稍早時候,華為澳大利亞子公司參與競標國家寬帶網絡(NBN)也被澳方同樣以出于國家安全考慮的理由予以禁止。近日,三一集團又被迫起訴奧巴馬,光伏產業更是集體遭殃。
縱觀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之路,其實一直以來并不順暢。這不免令企業困惑,到底怎樣的模式才是中資企業順利“走出去”的利器?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認為,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所面臨的情況都是獨特的,“走出去”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但不同國家的市場差異也很大,所以企業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是關鍵。
推薦閱讀
一直未行業所詬病的商家低的問題得到質的提升,認賬率高達95%以上,其中本地化知名商家占到70%以上,全國收費商家更高達數千家以上。除了具有傳統優勢的餐飲、娛樂行業之外,開始向生活服務及品牌店消費行業擴張。 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TMT企業海外拓展 首選新加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