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湎) 蘋果的掉落,不單單能讓牛頓發現地球引力,也能引發股市變動,也能引發記者加班。
IT商業新聞網在今天的新聞中發現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班趕出的三篇稿《蘋果股價遭遇熊市危機引發供應鏈全面震動》、《蘋果陰霾蔓延A股市場 相關概念股風光難續》、《蘋果“落地”:9月21日以來股價下跌超過20%》。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到每經想表達的意思:蘋果沒以前那么“屌”了。
其中兩篇為評論,一篇為常規報道。
常規報道中稱,本周四,蘋果股價下跌3.48%報538.59美元,創5個多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自9月21日的高點705.07美元累積跌幅已經超過20%達 23.6%。這一切,足夠令所有“果粉”們膽戰心驚,因為投行害怕設在云端的蘋果目標價成為華爾街的笑柄,消費者擔心蘋果再也沒有驚為天人的創新產品,從此墜落“凡間”。
一起“落地”的,還包括蘋果公司供應鏈條上的一系列參與者,他們曾借助這個龐大帝國獲得豐厚的訂單收入。在A股市場,蘋果概念股一度狂熱,但最近持續乏力的表現卻顯示出一個尷尬的信號:蘋果概念正在褪色。比如被市場喻為標桿的安潔科技 (002635,收盤價43.00元),在上月下跌近7%后,本月至今又暴跌超過10%。
蘋果風光不再
而對于籠統性的原因,每經歸結為“失去創新能力”。
按照每經報道,自從史蒂夫·喬布斯離世后,蘋果的產品似乎失去了以往的魔力,而更多地成為了“性能不錯”的代名詞。這意味著,無論是新一代iPhone或iPad,都進入一種可預知的模式,即處理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或者搭配每年更新一次的iOS軟件系統。當然,創新能力并不像營業收入或凈利潤那樣能被量化。所以我們很難確定這種主觀上的失落,對蘋果股價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蘋果未來要繼續實現過去那樣的高增長,將變得和其推出一款匪夷所思的產品一樣困難。
對于蘋果在資本市場的動蕩,每經認為,圍繞蘋果業績放緩的擔憂成為人們拋售蘋果的理由之一。資料顯示,在截至9月底的第四財季,蘋果營業收入為359.66億美元,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 2.7%。但攤薄每股收益僅為8.67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8.75美元。另外,蘋果當季共售出1400萬部iPad,同比增長26%,但低于分析師最近下調后的1500萬臺的預期。需要警惕的是,自2010年二季度以來,蘋果有5個季度的凈利潤環比下滑,其中有3次都發生在今年。
這種擔憂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正在平板電腦等市場上面臨一群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比如微軟發布了對抗iPad的10.6英寸 Surface。在尺寸更小的平板市場上,谷歌發布了7英寸NEXUS7(200美元),亞馬遜則計劃銷售7英寸的新Kindle(160美元),兩者定價均低于iPadMini的起步價329美元。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諾基亞、谷歌欲以超低價推高端手機挑戰蘋果,比如兩年合約版的諾基亞旗艦機型 Lumia920起始售價為99.99美元,不到同樣是合約機型的iPhone5價格的一半。
每經在一篇評論中的圓場論調是,盡管蘋果看上去并不真正昂貴,但其股價的不確定性依然不容忽視。比如《紐約時報》就指出,iPadMini低利潤率等問題,以及奧巴馬提高資本收益稅率的提議都將施壓于蘋果股價。而《福布斯》雜志則直言蘋果已不再偉大,已淪落為“還不錯”。在某些領域,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谷歌似乎已遙遙領先。如果蘋果能夠完善他們的地圖服務,也許它對于前面道路上的情況會觀察得更清楚。
推薦閱讀
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又或者是WindowsPC以及Mac,它們都可以看作是計算機,相信各位都能夠說出各個廠商的代表產品。但是如果是這些計算機的“祖師爺”——超級計算機呢?你又認識幾個? 作為普通的科技品消費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股價下跌引發擔憂 供應鏈將受牽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