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緬) 今早的金融界和軟件界新聞中,同花順因上海萬得起訴報道停盤一事值得關注。
按照平媒的最新報道,昨天同花順開市便臨時停盤。而在當天,有媒體披露了上海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得”)正式起訴同花順一事。
“同花順相關產品有99%是抄襲我們的,不到1%是它自己原創的。”萬得新聞發言人王洋稱。
而同花順的回應是:“2012年11月22日,部分媒體報道了競爭對手起訴同花順侵犯其著作權,但截止到目前,同花順尚未收到法院的任何法律文書。為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向交易所申請股票停牌。”
事件來龍
今年三季度,同花順已有被萬得資訊起訴的征兆。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兩家“萬得系”公司——上海萬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南京萬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為同花順前十大流通股東。
“萬得買同花順的股票,其實是希望成為其股東,在股東大會上也就對方設計侵權的問題和對方進行了一個交涉,也進行了勸解,也進行了溝通。但最后的結果是對方沒有理睬我們的這些勸解和溝通,正因為此,我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訴諸于法律。”王洋表示。
雙方各執一詞,只待最終法庭上見分曉。此外,同花順表示銷售的iFind金融數據終端產品系自主研發,從產品的規劃設計、程序編碼、數據采集和產品運營等均由公司獨立完成,并擁有多項軟件著作權。
但是,萬得對此恐怕不能同意。
萬得資訊產品負責人孫俊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數據地雷”,其表示,“不同參數之間同時通過逗號(中文標點)和頓號分隔等數據地雷 ,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
對此,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還沒有被起訴,但對上市公司經營有重大的潛在風險,應該予以充分的信息披露。”
有趣的是,在同花順的說明中加了一段看起來與被起訴事件無關的話:“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屬新興行業,尚在不斷發展和創新。市場只有充分競爭,才有不斷的創新,使客戶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實惠和便利。我們愿和行業內公司共同努力,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并在競爭中不斷促進行業的進步。”
背后:版權問題?商業動機?
有評論指出,萬得訴同花順一案,再次牽出了國內金融數據服務行業的亂象。
從2004年深圳市匯天奇電腦有限公司狀告廣州博庭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侵權和不正當競爭 ——被告的“飛狐”分析軟件涉嫌抄襲原告的“分析家”軟件——開始,陸續有天相訴萬得、彭博訴大智慧等一系列糾紛。盡管不斷有糾紛鬧上法庭,但這些前車之鑒并沒有令后來者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著明顯的法律風險。
這一現象的成因非常復雜。首先,金融信息服務業是軟件業的后起之秀,導致該領域軟件的功能、界面、擴展程序接口規范、數據導入等諸多方面都需要領先研發者進行一定的規劃,因此領先研發者對用戶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軟件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歷來是知識產權領域的軟肋。軟件不比有形著作,國內有學者認為,版權的“思想/表達二分法”這一基本原理與軟件的功能性特征無法協調。計算機軟件雖然形式上類同于文字作品,但其本質卻恰恰是控制計算機運行的一種技術思想。
由于上述兩個原因,加之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相對國外發展也比較慢,導致目前國內相關軟件互相“抄襲”的情況相當嚴重。前述開發者表示,目前國內相關軟件的數據來源基本一致,中層算法也基本類似,“在外觀上的抄襲又非常嚴重,大家對這些問題好像都不太在意。”
不過,在上述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問題以外,也不該忽視國內相關訴訟背后的商業動機。比如,在匯天奇訴博庭、萬得訴同花順兩個案例中,原告相較被告均具有先發優勢,而被告的產品均相對原告存在價格優勢。在前述同質化競爭,甚至相互“抄襲”的情況下,用戶必然青睞更為廉價的產品。此時,如果先發者依舊保持高價,就會面對后起者的直接競爭。為了捍衛已有的市場份額,便不惜訴諸公堂。(本報道 綜合 《上海證券報》《 21世紀經濟》)
推薦閱讀
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2年7~9月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規模為1.692億部,其中三星售出5500萬部,iPhone售出2360萬部。從份額來看,三星占32.5%,高居全球榜首,而蘋果占14%。而人氣手機中,三星的GalaxyS3售出1800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同花順涉嫌侵犯版權 金融軟件業亂象叢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