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開裂、缺水、滑坡,還有一遇雨天就有可能突發的泥石流,讓采煤區周邊農戶住宅隨時隨地都處于危險之中……
本報記者 雅安報道
雅安沙坪鎮,一直是雅安市出煤重鎮,10余年來,因為長期無限制的瘋狂開采,地質隱患開始顯現:村莊底下的巖層被掏空,泉水斷流、土地陷裂、房屋裂縫……
這種情況其實本應該在2005年就得到有效控制,但煤礦主們卻“暗渡陳倉”與政府整治和規范礦業秩序的強制措施玩起了“躲貓貓”。
2005年2月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深入徹底整治和規范礦業秩序全面推進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的通知》,對勘查開發、經營稅收、安全環保、社會治安等礦產資源開發生產經營領域進行全面清理檢查和整頓規范。可部分煤老板們還是偷偷的“日休夜采”,用無序開采換取著最大經濟利益。
“目擊”
雅安市雨城區沙坪鎮東至市區張家山,與川內小有名氣的“蜀湯”周公山溫泉所在地孔坪交界。
沿著周公河堤岸,有一條蜿蜒的山路上通向雨城區沙坪鎮四崗村。
讓人詫異的是,這條山路的兩旁卻是破敗的房舍、報廢的機器、萋萋的荒草,一片荒涼。
很多房屋只剩下斷壁殘垣,成堆的磚塊散落一地。稍顯完整的房屋,墻體裂縫從上至下的呈現在眼前,院墻東倒西歪。
“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發生過地震呢!”看有人拍照,沿途村民解釋說“初到此處的人都會被這些景象嚇到。”
村民們說,那些瓦礫堆中的房子其實是拆除后留下的痕跡,因為靠近煤礦,塌陷、開裂、缺水、滑坡,還有一遇雨天就有可能突發的泥石流,讓采煤區周邊農戶住宅隨時隨地都處于危險之中。稍微有點錢的租房去了,留下來的繼續忍受貧窮和驚怕。
“驚魂”
雨天,對沙坪鎮四崗村5組、7組的村民而言,意味著“擔驚受怕”。
2009年5月的一天夜里,一聲“轟隆隆”的炸響將睡夢中的鄭煥榮夫妻驚醒,兩人跑到屋外,順著手電筒的光線向屋頂上一望——壞了!房頂被煤礦采煤的爆炸聲強行撕裂開!
鄭煥榮夫妻雖早已對采煤引起的震動司空見慣,但聽到這樣的聲響,依然會提心吊膽。
兩人當即跑回屋把被子抱出屋外,“害怕房子垮了沒地方住”。
順著屋內微弱的光線,鄭煥榮夫妻發現地面出現一條若隱若現的裂紋,屋內后墻也出現了裂縫。
次日,驚魂稍定的鄭煥榮在房屋背后的斜坡上發現了泥沙滾落的跡象。
“這所房子,前臨山路背靠斜坡,斜坡下面就是采煤區的其中一個風洞,不遠處是炮洞。”鄭煥榮指著坡下說。
從坡上的溝槽及泥石顯示來看,記者發現這里時常有泥沙滾落,斜坡上的草木的也是東倒西歪,沒有正形。
同樣是在四崗村,同是2009年5月的一個夜晚,風雨交加,5組的78歲老婦佘學珍陪自己的兩個孫子剛剛睡下,卻被“轟轟轟”的一聲炮響“炸”醒。
佘學珍走出門向屋子前方扔出一根竹竿,卻沒有看到竹竿的尖。緊接著,隔壁臥室和豬圈之間的土墻也坍塌了,兩頭豬被嚇得叫了起來。一整晚,佘學珍一家人沒再敢睡覺,躲在屋角坐了一晚。
第二天,家人發生屋前地壩的條石坎崩塌了,塌方離臥室不到5米。兒子和媳婦也開始尋思著搬離家園,不久后,老屋里只留下了老婦佘學珍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孫兒。
“自己也想領著兩個孫兒搬離這個飽受折磨的‘地獄’,但沒有錢搬家,只能天天如此生活著。”佘學珍說。
“天縫”
2009年下半年,四崗村的村民在山梁上發現了一條差落的地縫——當地人稱之為“天縫”。
忽然出現的“天縫”又成為了村民們的一個心病。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什么,危險來臨的感覺越來越強。
“搬起一塊大石頭扔進“天縫”,“什么聲音也聽不見,”村民鄭煥榮說,山梁上“天縫”的很深,明顯是常期開采煤礦所遭成的,如果真的有人落入其中,恐怕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當地村民估計,“天縫”足有約1米來寬,長度從倒槽(當地地名)到掛燈巖(當地地名)有2000多米。
村民介紹說,四崗村5組、7組正處于當地的雅安市沙坪以勞養武煤礦和雅安市沙坪四崗煤礦的采煤區。在村里,村民的房屋裂紋隨處可見。
“危房”
鄭煥榮至今對多年前的一次泥石流記憶猶新——山體滑坡,石頭滾進一戶人家,在墻壁上打出一個兩三米寬的洞,家具被砸毀。
這樣的隱患從未被消解,反而一天天加劇了。
離鄭煥榮家不遠的山路兩邊,破敗不堪,無人居住的民房也有好幾處。
“一些家里尚算富裕的青、壯年,早已經搬離了這個山坳,僅留老、弱看守老屋。”鄭煥榮的妻子張福玉說。
在5組村民李顯貴、譚靜的家中東北房四面墻都有不同程度的開裂,兩堵墻與地面錯開,地面墻體的裂縫最寬處,能伸進二個手指。房門、窗戶與墻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撕裂,房門不能正常的開關。
“天天夜里地下采煤放炮的巨大聲音,家里的窗戶就會跟著顫抖。”5組、7組村民們很還害怕。
同樣抱怨的還有村民楊友秀。她家房子后墻——豬圈被震裂掉了一大塊,透過裂痕可看屋后的景物。
“晚上經常聽到有很大的響聲,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能看到一條縫。”他兒子說,家里沒有一面完整的墻,沒有一塊無損的地面。
“要么給我維修,要么拆掉,住在這里太不安全了。”楊友秀說,但無論是維修,還是拆遷,都沒得到煤礦方答復。
之后,記者走訪了5組、7組的6戶人家中,家家的房屋墻體、地面都有不同程度開裂。
村民說,他們覺得住著不安全,幾乎每天都聽著地下采煤的炮聲,在震動的房屋里生活的他們,無數次想過離開,村民希望礦場主或相關部門能妥善解決村里人的生活、生產等問題,但每每來人都說安全,可以住,他們也沒辦法,只好膽戰心驚居住著。
這里全都充斥著這些問題:山體沉陷、房屋開裂、用水緊缺,以及潛在的滑坡、泥石流等隱患。
“5組、7組受到的影響最大,地底下都是煤礦的巷道。”鄭煥榮稱,離他家不遠處的風機一天到晚嗡嗡作響,沒有過消停片刻。
“水困”
同樣是礦區所在的5組、7組,村民有的水田已經沒有水,而飲用的水是從山崗引下來的。
早前,村民們還飲用著噴涌而出的山泉。
山泉甘甜而充沛,當時,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十年后的他們會因為缺水而陷入困境,而且危機還來的如此激烈。
如今,因為缺水,他們的土地已經無法再種植稻谷,無法養殖大型牲畜,甚至連生活都開始迷失。
在村里生活了近半輩子的村民鄭煥榮的印象里,十年以前的四崗村是不缺水的,從小山上流出的山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質是那樣甘洌清澈,幾股泉水匯聚在一起,形成當地有名的大水溝,滋養人家,灌溉土地。
鄭煥榮家也是有幾畝田地,以前都是水田,現在因為缺水,只能在地里種點旱地作物。因為沒有水灌溉,收成也不是很好。沒有稻谷,全家人吃飯就成了問題。為了掙錢換大米,鄭煥榮就開始長期外出務工,只要身體允許,他什么活都做。
“水是慢慢枯竭的,早在前幾年,村里的井逐漸開始枯竭,全組出現吃水緊張,擔水需要排隊,很多人晚上12點都去了,到天亮還等不到半擔水。”鄭煥榮說,到了2009年初,全組村民只好靠天吃飯了,大水溝邊的古井一滴水也沒有,只有將竹筒避成兩半接起來,一直接到遠處山崗去取水用。或者采用一些塑膠管從崗上導水下來輸到每戶。
此時,“逃離”已經開始成為這個村子里常見的主題,富裕的人“逃”了出去,躲進安全的城里;而“貧窮”如張福玉這樣的村民卻只有忍受“驚魂”、危房和水困。
“逃離”
在四崗村5組、7組的采訪過程中,記者還從村民嘴里了解到,房屋以不同程度的“慘”景呈現出來,而住在危房里面的人們,也只能一次次對自己的房屋進行反復多少次修繕,但在他們心里修繕房屋,只是對自己心里的一種安慰。
村民們介紹,他們住在采煤作業區,每戶人家原來都有水田,現在卻成了錯落的坡地。
田地多的人家原來都有5、6畝水田,面積大,產糧也比較高,可以拿去賣錢,那時候生活算是不錯的。可是5.12大地震后,本就不堪重負的山脈,從2009年開始,賴以生存的水田越來越少,坡地越來越多,坡地上的農作物產量也越發的低了。
一位村民指著一名頭發花白的老人說,他是當年他們村子里較為富裕的人群,每年水田的谷物收獲后都要掙不少錢,而且家里還會有余糧。可是如今的光景下,老兩口沒有了主要生活來源,又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搬離此地,現在生活都很困難了。
“村里十多年來走出去一個個青、壯年,他們再也不在愿意回到這里受苦。土地是我們的命根子,沒有土地,我們向誰要錢去!沒有錢,送孩子們讀書,只能外出務工,租房,遠離這里。”一位村民攤開手,無奈地說。
另一個村民看著遠處的大山,茫然的說,我們原來應該是“靠天吃飯”的農民,但現在村里生活生產的窘況,讓我們說是農民吧,卻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安全居住的房舍;說進采煤區的礦井工作,礦上又不收。我們到底算是哪類人啊?”
“過去我也是煤礦里的一個礦工,2009年因村民不斷反映采煤震裂民房問題,被礦上辭退,才開始跑起了運輸的活計。”5組村民歐明全說,現在,采煤區的煤礦也都不再雇請當地人下井采煤……
當記者正準備結束采訪離開四崗村時,路經一戶村民屋外,屋主告訴記者,這里沒有下雨好些,一旦下起雨來不到20分鐘,房頂就會開始滲水,大滴的雨點滴到屋內。雨下了大約40分鐘后,房頂天花板裂口處便會四處漏水,地板上也會被房頂滴下來的水打濕了一大片。在走訪的幾戶人家中,每戶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當問到為什么不搬離采煤區時,村民們七嘴八舌的回答說:“開什么玩笑,哪有錢啊。”
“采煤區的以勞養武煤礦、四崗煤礦和沙坪鎮鎮政府確實來村里看過,但問題卻始終,沒有煤礦的妥善解決,煤礦以自然地質災害問題為由推脫說要找政府來處理。
而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已經曾數次組織精干力量處理此事,但是,煤礦與村民之間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一直到現在,村民們還是住在這樣的危房里。
“萬一哪天房子倒塌砸死人,就問題嚴重了,”村民們說,不是我要求搬家費等相關費用高,而是如今的消費水平,費用少了,別說購房,租房也維持不了多久。
“博弈”
2006年5月,鄭煥榮等11戶四崗村村民發現自己家的墻體地面有不同程度的裂紋時,曾提出要求讓原沙坪鎮何家聯辦煤礦賠償損失。
當時,沙坪鎮政府及雨城區國土局請來四川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化探隊,對鄭煥榮等11戶村民房屋受損做過評價。
次年2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化探隊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報告》說明鄭煥榮等11戶村民開裂與煤礦開采無直接因果關系。
后來,在政府的多翻努力和高壓下,煤礦勉強給予處理。便以“發展生產、改善家居環境”為由,與村民達了一份意為捐贈的《愛心協議》,給了鄭煥榮等11戶村民每人3000元的費用。但在鄭煥榮事后想起來,這可能只是煤老板當時的“緩兵之計”。
3月3日,記者撥通雅安市沙坪鎮鎮政府0835─2314510的辦公電話,在了解村民所反映的沙坪四崗煤礦和沙坪以勞養武煤礦采煤嚴重影響村民生活生產、致使房屋開裂等的問題是否確實的兩分鐘通話中,鎮政府一位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事已經上級匯報,領導很重視。
農民們望著自己熟悉的山路田坎時,臉上洋溢著向往和期待:“雖然,我們都知道政府已經盡力了,但卻真心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解決問題,讓大家早日告別這種隨時面臨危險的生活!”
截止記者發稿,以鄭煥榮代表的5組、7組正在尋求司法途徑解決問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推薦閱讀
校園里的大蛀蟲細說南寧市西鄉塘區秀田小學現任校長孫紅梅 自2006年孫紅梅調到秀田小學擔任校長以來,大肆揮霍學校的錢財,想方設法為本人謀私利。幾年來,應用職務之便斂財到了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地步。以下提供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四川雅安沙坪鎮因采煤致村民房屋開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308/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