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表示,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選擇所謂好的小學初中,并不符合科學邏輯,不值得宣傳和推廣。他說,這句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忽悠。(2月24日《新京報》)
“人生猶如長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影響一生發展。”王副司長這句話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實質上是在忽悠咱老百姓。好的開端,不說一定成功,至少可說是成功的一半。對于教育部門的官員,當然不存在孩子輸在起跑錢上的問題,他們的孩子想讀哪所好學校就可以讀哪所好學校,但對于老百姓來說,讀一所好學校沒有門路進不去,沒有雄厚的家庭經濟,也交不起昂貴的擇校費。
選擇好的小學、初中,其實至關重要。孩子考不起好中學,也就考不上好大學,今后也就難以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這難道不是輸在起跑線上?由于教育發展不均衡,校際教育質量差距大。在同一座城市,有的學校學位緊缺,一個班七八十人,還是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有的學校由于招不到生源,幾乎成了空殼學校,面臨著停辦。學位緊缺的學校,往往是最優秀的師資集中在這里,他們教的學生大多能考取重點中學,而招不到生源的學校,是因為沒有學生能考取重點中學。
春節,父母來我工作的廣東過年,談到村里孩子讀書問題,父親感慨地說:農村的孩子讀書越來越難。父親說,孩子再聰明會讀書,在鄉村學校讀,孩子都廢了。好的老師都進城了,留下的老師也無心執教,在農村讀小學初中的孩子很難考上大學。所以,經濟寬裕的家庭就把孩子送到縣城去讀小學,但這樣的家庭畢竟是少數,昂貴的擇校費不說,還要租房,還要有大人陪讀,還要在城里消費。農民拿自己的血汗錢甘愿進城被“忽悠”,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旦輸在起跑線上,就一輸到底,無法改變當農民工的命運。
在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招收的新生中,城里學生的比例在上升,農村學生的比例在下降,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全國重點大學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孩子占主要比例,但進入這個世紀,讀重點大學的農村孩子卻越來越少。有資料說,過去北大農村學生的比例達70%,如今是1%。輸在起跑線上應是主要之因,不說城鄉師資力量的懸殊,很多鄉村小學連英語老師都沒有,而考重點中學,英語是必考課。
www.dapaike.com社區的兄弟姐們了解到:教育不公包括起點不公、過程不公、結果不公,而輸在起跑線上卻是最大的不公。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按理城鄉孩子的起跑線應該是平等的,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反而教育資源越來越不平衡,城鄉差別進一步拉大,優質的教育資源大多被城里學生所占據,農村學生只能“享受”挑剩下的教育資源。其后果是阻礙和淤塞了農村孩子向上流動的通道。衡量一個教育機制,不僅要看它培養了多少拔尖的人才,還要看它多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若教育起點不公平,則教育的結果必然是不公平的。“起跑線公平”理當是教育部門的基本職責信仰,教育部作為國家教育決策和管理的部門,難道不應反思?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也是常出現的商業廣告用語,但這條廣告用語卻是現實的真實寫照,如今成千上萬的家長們仍然沉醉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難道世人皆醉,惟王定華副司長獨醒?事實雄于雄辯,由此說來,忽悠人的不是別人,而是王定華副司長自己。
推薦閱讀
土地賣完了我們再靠什么生存? - 我老家鄂州市農村的鄉親們找我傾訴的思考 文 / 汪華斌 今天有幾個鄉親們找我,說是要我幫忙找個活做;因為他們農村的土地全部賣完了,所以如今竟然連菜都需要買著吃。在全國用工荒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媽媽你被忽悠了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227/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