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中國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已成為電商界共識。與此相應的是:“得物流者得天下”也成了許多電商企業的信條。無論是京東的自建物流,還是馬云親自主導的阿里巴巴1000億元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項目,目標只有一個:通過更好的服務吸引和維護住用戶。
矛盾之處便是機會。伴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公司也正在野蠻生長著。除了“四通一達”、宅急送、順豐之外,一批新生的二線快遞公司也開始脫穎而出,如尚橙物流、全峰快遞等。《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這兩家快遞公司都在近期獲得了風險投資公司的注資。
“細分”出的機會
目前已經爆發出來的電商件只是電商1.0版本的生意,是電商平臺在發力。而到了電商2.0時代,是品牌商發力的時候。
中國網購市場正在迅速膨脹。根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2012年的網購貨物配送量同比增加了54.8%,達到56.85億件,最高日處理貨物量甚至超過3000萬件。
與突飛猛進的電商行業相比,中國快遞行業一直處于無法匹配的尷尬地位。“快遞行業已經成為網購發展的一大瓶頸。”電商人士如此表示。
當然,快遞行業也有自己的苦衷。崛起于草根的民營快遞行業是在國企的隙縫中生長起來的,而且多年來一直受制于政策的不確定性,難以發展壯大,全國性民營快遞也就幾家。從政策上來說,電商的發展環境要好于快遞行業。
受到快遞的掣肘,也導致一些大的電商平臺涉足快遞行業,比如京東自建物流,凡客建立如風達等。但是,全峰快遞總裁陳加海卻認為,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專業的公司去做,電商物流平臺成本要高出專業物流30%以上。
陳加海認為,如今常說的“自建”,無非是倉儲(自建或租賃)+訂單處理+宅配(末端配送及增值服務),并沒有哪一家獨立電商可以自己完全地建設物流體系。在他看來,電商物流的操作層分幾種:倉儲、干線(DC間的調撥)、支線(DC到站點)、配送(進入千家萬戶)。目前,倉儲自營是主流模式,干線支線則全部都在外包,配送也是自有團隊和外部配送公司共同來執行。這就給了二線快遞公司生存的機會,從而服務于更多的電商企業。
在上海天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文有看來,目前已經爆發出來的電商件只是電商1.0版本的生意,是電商平臺在發力。而到了電商2.0時代,是品牌商發力的時候,那時一天的網購件上億不成問題,市場容量將足夠大。
至于有人擔心快遞行業會形成寡頭競爭的格局,只會有幾家能生存下來。孫文有并不這么看,他認為,目前中國的上游品牌商都還沒有完成整合,下游也不可能完全整合,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選擇。
尚橙物流總經理周魯川也表示,快遞市場很大,行業也在逐漸被細分,比如尚橙物流從創業之初就定位于服務電商企業。事實上,那些大型的一線快遞公司最初也是和郵政一樣是從運包裹開始,而在電商時代,快遞行業也會有很多細分,比如專業從事冷鏈和生鮮快遞等。
事實上,從淘寶網的小件商品開始的“四通一達”,如今發展得已經較為成熟了。但是,伴隨著電商的持續發展,還將會催生一批新生的快遞公司。
二線快遞生存法則
對于利用信息化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無論是尚橙還是全峰都特別注重。
《孫子兵法》有云:“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守正出奇正成為二線快遞企業突圍的關鍵。雖然市場容量很大,前景不錯,但是快遞公司發展的門檻已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拖累公司。
周魯川表示,尚橙的戰略定位與其他快遞公司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尚橙現在所有的網點都是直營,這么做可以更好地保證服務品質,因為尚橙給電商企業提供了不同的服務,在價位上是介于“四通一達”與順豐之間。當然,客戶的選擇也不僅是從價格這一個維度去考慮,而是會從多個角度來綜合權衡。
“每接一個新客戶,我們都會對快遞員進行培訓,比如主要會了解該公司所售產品的特點,對于公司的退換貨流程的熟悉等。這些培訓有利于快遞員在送貨時可以提供簡單的客服工作,同時將相關信息帶回來,并及時反饋給客服。”周魯川說,這些都是電商企業需要快遞公司能提供的服務。
“一般的快遞公司員工不會提醒消費者開箱驗貨,而我們的員工則會,包括提供試穿等服務。”周魯川表示,這些都構成了尚橙的特色。
表面上看,快遞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其實,快遞更是資金、技術和管理密集型行業。如何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這些都需要信息技術去解決。
對于利用信息化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無論是尚橙還是全峰都特別注重。尚橙用的信息技術是公司投資獨立研發的,而全峰則引進了一個IBM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團隊,同時引進咨詢合作機構做戰略規劃,來共同打造一個信息技術管理平臺。
然而,2012年星晨急便的倒下,多少讓人感覺到在快遞行業創業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對此,陳加海認為:“星晨急便的問題,不是發展快了而是步伐慢了。要想抵抗快速成長中的風險,企業一方面需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保持持續發展,這種平衡不僅需要經驗,還需要有及時調整的決斷力。”
在孫文有看來,在中國品牌商還未集中的時候,中國的快遞公司很難產生出UPS和聯邦快遞這樣的巨頭,因此二線快遞公司還有很大的生長機會。
他舉例說,天天快遞被海航收購后,先是定位于商業件上,一天也就能有20萬~30萬件,而在前申通快遞總裁奚春陽被引進之后,開始將業務重點轉向電商件。由于奚春陽是做電商件出身的,比較了解電商件業務的特點,因此天天快遞在轉向電商件之后,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每天的收件量提升到了100萬件左右。這其中便包括經驗和及時調整的因素在內。
周魯川認為,資金實力以及長期戰略往往會影響到公司的前途,快遞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也正在此。不過,也有專家和從業者表示,民營快遞公司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來自于政策,比如中國郵政會因“暴力分撿”等理由吊銷快遞公司牌照,而這也是二線快遞公司生存和發展中面臨的最大的隱性風險。
資本成隱形推手
資本的嗅覺非常靈敏,對于快遞行業的前景也無不看好。但涉足這個行業的資本卻格外低調,既便已經投資了的快遞項目的也不愿意多說。
目前公開的風險投資案例有:君聯資本在2011年入股韻達,力鼎資本等3家PE注資全峰快遞等,《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尚橙物流也拿到了幾千萬元的風險投資。
推薦閱讀
快遞業黑馬全峰快遞在春節前后高調對外宣布獲得3家投資機構2億元的注資。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快遞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除了大環境之外,還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據了解,獲得資本支持的全峰快遞已經開始全力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二線快遞企業“快馬加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30416/26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