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突然降價在業內猶如一顆驚雷落地,如今這一事件仍然余波未平。昨日,EMS上級單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長周煥德,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EMS降價很可能是在為未來將推出的新品探路。在上市融資、內憂外困的競爭格局下,坐擁國有背景的龍頭老大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采取更符合市場趨勢的模式運營。事實上,盡管可能只是短期行為,但EMS此輪降價卻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意在為新品探路
對于EMS此次在部分城市普通快件降價四成,有業內人士認為其并不是EMS的長期策略,而是為將來建立合理價格體系而進行的一場試驗。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長周煥德認為,此次EMS在部分城市的降價行為是市場競爭的戰術,在EMS價格體系還沒有完全確立之前,降價行為只是短期戰術而不是長期戰略。
周煥德表示,對于快遞公司而言,產品體系、價格體系在正式推向市場之前都要進行長時間的策劃,在策劃完成后才能形成品牌的產品戰略,就目前而言整個過程EMS還沒有完成。“EMS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在下降,EMS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有必要通過研究、試驗看看市場的適應度,以便于最終形成長期戰略。”
對于周煥德的觀點有業內人士表示認同。該業內人士表示,這次EMS的降價可能是為其今后將要推出的某種快遞品類進行試驗。快遞公司針對市場需要,推出多樣化產品是今后的發展趨勢,順豐的“四日件”就是其推出的經濟型快件。快遞企業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根據時效、服務、運輸方式來確定價格,推出適應市場的快遞品類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壓垮民營快遞
EMS在部分城市放棄堅守多年的20元/斤的首重,推行低價策略,民營快遞企業對此也看法不一。
國內某知名快遞企業北京區負責人表示,EMS的降價時間尚短,并未給民營快遞帶來沖擊。而且,該負責人還表示,如果價格戰成為EMS的長期戰略,民營快遞也不會坐以待斃。“會通過提升服務和配送速度強化競爭力確保市場份額。”
百世匯通總經理周建也表示目前EMS的降價并未對業務產生影響,同時,周建表示,中國目前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很快,作為其下游產業的快遞業,目前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民營快遞企業每年都在40%左右的增速發展,除了電子商務外,國內還沒有哪個產業能與之相比。在高增速的發展背景下,無論買家還是賣家,雖然對快遞價依舊關注,但其敏感度和去年相比已有降低,人們已經從單純的價格敏感逐步轉向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快遞企業現階段不應一味地推行低價吸引客戶,而是應當將目光著眼于完善網絡,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上增強競爭力。”
不過和外資快遞入華相比,民營快遞企業對EMS的降價舉動更加關心。某知名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外資快遞與國內民營快遞企業定位不同,互不相干。但EMS在網點覆蓋率、服務標準等方面走在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前面。EMS雖然只是在部分省市降價搶占市場,但如果其上市后繼續“低價換市場”,國內民營快遞企業將倍感壓力。
謀劃突出重圍
雖然中郵速遞仍然是國內快遞江湖的龍頭老大,但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有業內人士表示EMS此次放低身段是為了突出重圍。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申通快遞的業務量已經超過中郵速遞,“1999年EMS的市場份額曾高達90%以上,但2011年這一比例已降至30%”。此外,以順豐速運、宅急送、四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在口碑、產業布局以及代收貨款業務上已經直逼EMS。
而對于眼下業務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網購配送領域,中郵速遞卻已經趨于邊緣化,更多是扮演“苦力”的角色。一位經營服裝的淘寶賣家告訴記者,消費者一般都會選擇便宜的四通一達,除非是偏遠山區,否則選EMS的人寥寥無幾。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消費者在快遞選擇上更傾向于低價快遞。這導致目前EMS成了專門針對偏遠地區消費者的快遞,因為只有EMS的網絡能夠覆蓋。
不久前,聯邦快遞、UPS名正言順地加入國內快遞戰團。由于成本較高,聯邦快遞和UPS暫時不會涉及淘寶件以及普通快件,而是會將精力放在中高端快遞市場,這讓深耕高端快遞市場的中郵速遞倍感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中郵速遞此次計劃融資近100億元,其在國內的發展方向十分明確——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力爭成為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主渠道。“發展服務有助于中郵速遞提升口碑,改變消費者心中中郵速遞的品牌形象,但這一切需要時間,面對目前四面楚歌的困境,發起價格戰是中郵速遞搶占市場份額的最快方式。”
打破快遞定價體系
由于油價的波動以及土地、人力成本的大幅增加,快遞漲價的傳言始終不斷,但此次EMS逆市降價搶占市場,民營快遞價格是否會為保證競爭力而停止漲價?
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國內快遞業進入一波明顯的漲價潮。民營快遞企業的同城快遞價格,已由最初的5、6元/公斤漲到了目前的8-13元/公斤,EMS則始終堅持20元/斤的首重價格。
今年幾次傳出漲價的風聲,但實際成行的只有今年3月申通、海航天天(現為天天快遞)針對淘寶賣家的調整。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由于市場競爭過分激烈,快遞企業處于“漲價先死,不漲價等死”的尷尬局面。土地、人力、交通成本的大幅增加讓快遞企業集體進入微利階段,但由于擔心漲價所帶來的客戶流失等負面效應,快遞企業始終不敢漲價。
對于EMS此次降價,業內人士認為并不會影響快遞行業的漲價趨勢。該負責人表示,EMS即便降價其快件價格仍高于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而且國內的快遞服務價格遠低于國外,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的價格實際上是促銷價格,背離市場的發展規律,不會因為個別企業的行為而阻礙市場的發展,價格依舊會漲。有不少業內人士預言今年下半年快遞旺季期間將會出現一次幅度在1-2元的剛性提價,按照目前在京主流快遞企業同城快件的首重價格,EMS的12元似乎將成為新的價格標桿。
記者手記
快遞成本真相能否公開
EMS在北京首次放棄死守多年的20元/斤的首重價格,調整為首重12元/斤、續重3元/斤;與之前20元/斤、續重4元/斤相比降幅近四成。而其經濟型快遞品牌“e郵寶”在江蘇省內的首重僅5元/公斤、續重1.5元/公斤,與官網上10元/公斤、續重3元/公斤的省內標準資費價格相比便宜50%,基本與民營快遞四通一達持平。
推薦閱讀
否認全線降價 業內分析稱將影響民營快遞訂單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郵政速遞物流EMS全線降價,但不少消費者反映稱價格并未調整,EMS客服中心人員也表示并未收到降價的通知。昨日記者了解到,EMS調整了部分省內快遞的郵件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1009/8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