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異軍突起,讓快遞企業高速成長的同時,也讓其遭遇過快發展的陣痛。記者昨日了解到,日前,國內知名物流公司德邦遭遇“李鬼”侵權,再次揭開了快遞業的“傷疤”。事實上,包括申通、宅急送等在內的主流快遞公司幾乎都遭到過冒牌快遞公司的侵權。
記者昨日了解到,有消費者在網上搜索德邦物流下單時,卻誤入假冒德邦物流網站。假德邦員工上門接貨時,粗略估重后向該消費者索要了1350元運費。十幾日后,貨物運達目的地,但通知收件人取貨的卻是另一家物流公司,并稱貨物是貨到付款,消費者還需再支付1350元運費,否則就將貨物扣留。此時,價值萬元的貨物已破損不堪。消費者這才意識到可能上當受騙。
事實上,類似的“李鬼”快遞并不鮮見,幾乎國內所有主流快遞公司都有過被冒牌的經歷。
上月,申通快遞兩次在官網上致信客戶,揭露了5家冒名設立的申通公司網站。
與申通快遞相比,另一家知名快遞宅急送更“受傷”。據宅急送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知的假冒宅急送網站共有36家,這一數字與去年宅急送所公布的數字相比,又增長了13家。記者找到幾家冒牌宅急送公司發現,這些網站上大多數使用宅急送注冊的猴子商標,有的還擁有“400”的統一電話,看上去與宅急送官網沒有差別。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李鬼”快遞一般借著大公司的名義上門高價收取貨物,然后再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轉交給不知名快遞公司,通過賺取差價盈利。更有甚至,“李鬼”快遞還出現過私吞配送款后再轉交其他快遞公司,并選擇貨到付款,讓客戶重復支付運費。
盡管在業界看來,“李鬼”快遞屢禁不止與其違規成本低有關,比如,只需花費幾百元就能建立一個與正牌宅急送幾乎一樣的網站。
但真正造成目前行業內“李鬼”快遞泛濫的主要原因是快遞企業松散的管理架構所致。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派送“二手”快件已經成為一些快遞公司的固定客戶來源,因此,這些快遞公司并不會查詢上家的資質,導致“李鬼”快遞迅速增長。
與上述情況相比,多數國內快遞賴以生存的加盟發展模式,也成為了“李鬼”快遞滋生的溫床。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快遞企業在加盟轉直營的改革后,不少“失業”的加盟商成為“李鬼”快遞的始作俑者。“他們熟悉快遞企業的運作流程,同時握有一定數量的客戶資源,離開之后仍然繼續打著原公司旗號收派快件,再利用其人際關系讓這些快件進入到公司網絡。”
商業專家表示,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李鬼”快遞對公司品牌和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無法計量,特別是在網購高速發展、快遞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現在。
快遞咨詢網首席咨詢師徐勇認為,對于假冒快遞網站,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假冒快遞網站的打擊力度。同時,快遞企業應早日建立員工個人誠信檔案,加強自身信息化建設,定期在官網上公布加盟商聯系電話,防止假冒。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李鬼”頻出暴露快遞模式軟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724/7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