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剛
一個簡單的問題提給網購達人張睿女士:“你需要快遞的話,會叫哪家?”她的回答較復雜:“網購盡量選京東、一號店等電商,因為他們自己有配送,服務有保障;在淘寶網買東西,人家指定哪家快遞,我一般不挑,挑了可能自己要出錢;怕丟、怕摔的東西,叫順豐……”
張女士一番話道出了國內快遞市場的格局——群雄逐鹿,快遞已進入“戰國”時代。
快遞各“軍”中,有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為代表的“國有軍”,有以順豐、“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為代表的“民營軍”,有以聯邦快遞、DHL、UPS、TNT四巨頭為代表的“外資軍”——上述三“軍”已鏖戰多年,而近兩年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軍”和以德邦為代表的“物流軍”也加入戰團。
京東商城2010年9月已獲得國內快遞經營許可,德邦物流則是2012年1月18日才拿到經營國內快遞的資格。這兩支“新軍”來勢洶洶,其中京東在未來5年將花費100億—200億元建全國物流系統,宣布在今年底之前平均2.5天開通一個新的城市快遞分公司,到年底京東配送覆蓋城市超過360 個,并且將于8月底向外部第三方開放,成為快遞市場又一競爭者。而德邦已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開設直營網點2000余家,服務網絡遍及國內550多個城市和地區,自有營運車輛4700余臺,全國轉運中心總面積超過75萬平方米,向快遞業務延伸,是其尋求增值利潤的必經之路。
國家郵政局對快遞行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快遞業2011年增速高達52%,今年上半年又有50%的增長。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共實現收入近300億元,2011年已實現收入750億元,市場規模已進入世界前三之列。
一些城市已形成典型的快遞“總部經濟”,最突出的是上海。上海已成為全國快遞企業總部聚集最多的城市,獲得經營許可的快遞企業超過千家。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匯通等民營快遞企業的全國總部及聯邦快遞、UPS、TNT、DHL等國際快遞公司的中國區或華東區總部均設在上海,據統計,去年上海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達4.09億件,共實現業務收入135億元。
未來快遞業角逐如何演繹,上海市場正是主戰場和風向標。
推薦閱讀
這是一個充滿故事的江湖,生,或者死,來得都如此突然。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曾坐擁2.5萬大軍的上海希伊艾斯快遞公司(以下簡稱“CCES”)便灰飛煙滅,而這家業內排名前十的快遞公司尚未徹底走出崩盤陰霾時,在浙江新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快遞業進入戰國時代 洋品牌難獲發展空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707/7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