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圖謀搶食的野心并非沒有緣由,作為目前第一個獲得國內快遞牌照的電商,京東商城副總裁吳聲向記者透露,京東快遞8月底也將正式向外部第三方開放。屆時,京東快遞也將正式殺入快遞行業。
而另一家更早涉足快遞的電子商務公司凡客誠品,其如風達快遞雖然暫未獲得快遞牌照,但實際上也早已計劃將業務量拓展到京滬以外的杭州、無錫、山東、廣州等10個地區。
物流智聯網創始人、《物流智聯網》著者羅輝林分析稱,目前從包量里來看,“四通一達”依靠阿里巴巴起步發家,并占據其80%的包裹量,而淘寶系占據了中國快遞業80%的包裹量。
事實上,快遞領域近身肉搏時,各路企業短兵相接的戰場也已然盤根錯節。其中,為搶奪地盤,順豐與電商的交戰已然打響。
5月30日,順豐速運旗下的子商務網站順豐優選正式上線,其目標是食品電商垂直領域。資料顯示,作為順豐速運旗下獨資公司,順豐優選注冊1000萬,目前擁有員工500人。
順豐優選CEO劉淼透露,順豐優選定位于中高端食品網購,目前擁有九個品類五千余款商品。而銷售的食品中,主要以進口食品為主,目前占到所有商品75-80%。
劉淼說,在生鮮等產品的冷凍鏈條方面,“順豐投入非常大”。而在物流方面,順豐優選擁有獨立的配送體系,順豐速運專門為其量身打造,不會采用第三方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順豐高達130億元的業務量中,電子商務所占據的比例僅僅為8%,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空間里,手握高端快遞資源、國內唯一直營的順豐董事長王衛的低調潛行則仍將繼續。
但是,在此后的3年里,國內快遞業的行業走勢卻超出了陳平預設的路線。在斥資3.2億資金建立價格倉儲基地后,卻沒有電商和快遞公司選擇將物件進入倉庫,而陳平一直試圖進軍的C2C,以及B2C電子商務領域也早已今非昔比。
“摸索了一圈,我才發現我的方向完全錯了。”陳平說。
最后,陳平和他帶領的星晨急便開始轉向如順豐所主營的百姓普通包裹快遞業務。
而在迷惘之際,陳平則欲用2000萬收購另外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負債4000多萬的鑫飛鴻快遞公司,與試圖依靠百姓包裹業務重新起步,但未曾預料的是,2011年3月,陷入危機的兩家企業由于資金斷裂不得不面對倒閉境地。
星晨急便并非個例,與陳平相比,CCES董事長方里元雖異常低調,但這兩家快遞公司的命運極為相似,一夜之間運營體系則頃刻坍塌,旗下加盟商也紛紛如“鳥獸散”。
CCES內部加盟商對本報記者說,2010年獲得黎曼公司投資后,CCES開始籌劃赴香港上市,并瘋狂擴張,并在全國各地招聘加盟商,力圖在各地建設分撥中心。
短短5年時間,CCES的網絡覆蓋至全國,網點400多個,人數從100多人擴張至2.5萬人,每天運營的快遞的物件達到20多萬件,并喊出了2012年30萬件/日的目標奮斗。但擴張背后的危機也就此埋下伏筆,“實際上,CCES的急劇擴張也導致加盟商良莠不齊”。
2011年里,方里元開始將公司的完全加盟商模式轉變,但事與愿違的是,方里元用力過猛的轉型計劃不僅遭到了全國加盟商的強烈反對,在公司內部,由此花費的巨額資金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日益出現。
直營模式改革失敗后,CCES的大批高管相繼流失,緊繃已久的資金鏈也轟然斷裂。隨后,方里元尋求到了新的接盤者——原匯通速遞廣東區總經理江小根。但江小根在發現CCES1.7億巨額債務后也中途退局。
江小根退出后,CCES至今無法恢復運營。7月5日,CCES滬浙蘇皖加盟商加入今年4月成立的浙江匯強快遞有限公司(下稱“匯強快遞”),并率先恢復營運。
而與星晨急便、CCES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穩坐中國民營快遞公司頭把交椅的順豐速運則一路高歌,春風得意。
41歲的順豐速運董事長王衛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但這仍難掩這家根系龐大的快遞公司的鋒芒。
值得注意的是,順豐速運在日漸蠶食業內市場時已開始將觸角伸至產業鏈上游,進軍電子商務,此外,在拿到央行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后,其支付工具順豐寶也正在系統開發之中。
“以快遞為中心,順豐的產業鏈還將不斷延伸,這已經引起了很多競爭對手的恐慌。”一名同業高管說。
等待的搶食者
7月6日,雨后的北京不再悶熱,但對于剛剛走下機艙的德國郵政敦豪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安澎而言,這一切都不重要。
安澎馬不停蹄地率領著集團的一眾高管與中國的政府部門取得聯系,拜見國家郵政局的官員則是其這趟旅行中最為重要的日程。
饒有意味的是,安澎此次來訪的時機尤為巧妙,除了為即將在上海投入運營的北亞區運轉中心揭牌外,中國快遞業最后一個壁壘——國內市場的開放也已然步入倒計時。
尤為注意的是,德國郵政敦豪集團旗下快遞公司DHL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聯邦快遞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以下簡稱“UPS”)的中國國內快遞申請已經公示,并即將獲批,而在競爭對手緊握中國市場脈搏時,如何布局中國戰略則是安澎及其高管團隊目前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牌照一批,好日子就會到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遞企業高管說,盡管順豐、四通一達等中國公司對外國公司表面上都表示歡迎競爭,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外資快遞企業一進來,全部死絕,這絕對不是開玩笑!”
正因于此,整個中國快遞行業也正緊盯著國家郵政局的一紙批文。
2012年5月25日,國家郵政局網站上掛出《關于對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審核情況的公示》,正式宣告聯邦快遞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的國內快遞業務申請已經行至最后一步。
按照國家郵政局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聯邦快遞和UPS的中國公司將分別以北京順義區和廣州白云區為基地,經營除信件外的國內快遞業務。聯邦快遞申請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大連、鄭州、成都開展國內快遞業務,而UPS則只是在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而這也是兩家公司歷時數年申請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即將塵埃落定的訊號。
事實上,在安澎拜訪國家郵政局之前,短短一個月內,聯邦快遞與UPS的高管也已經密集拜訪過國家郵政局及其他政府官員。
6月6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京分別約見了UPS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和聯合包裹公司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黎松江,就聯邦快遞和UPS在華經營業務問題進行了溝通。
推薦閱讀
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3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非商務活動指數為56.7%,以1.5%的環比增幅結束了該數據連跌兩月的態勢,且新訂單指數創今年新高,顯示非制造業穩健增長。 6月非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環比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707/7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