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星晨急便倒閉不足三個月,又一家快遞企業陷入破產的“漩渦”。近日,CCES(上海希伊艾斯快遞有限公司)發出倒閉的癥兆信號:客服電話“余額不足”、國內大部分網絡業務陷入癱瘓、債務纏身難以擺脫等。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快遞企業的“小而散”,加上“加盟模式”的種種弊端,導致中小快遞企業面臨整合的命運,而加強轉型也是勢在必行的舉措。
近億元債務壓身 CCES進入“準破產”狀態
昨日,記者撥打CCES快遞客服電話400-677-3777,被反復告知撥打的電話“余額不足”。CCES廣州白云廣園站一位姓吳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廣東CCES無法發貨到外省,網絡已經癱瘓,但省內沒有問題”。
“不搞了,這期風波過后也要準備退出了”,對于目前CCES陷入的困境,廣東中山網點負責人蘇鑒劍如是表示,對于他來說,加入CCES四年如同經歷一場“江湖”,遲早面臨退出的命運。
蘇鑒劍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現在公司總部已經出現問題,聽聞浙江上海等地員工幾個月的工資已經沒發了,但廣東這邊由于是地方承包方式,暫時沒有出現資金或信譽上問題,且省內業務暫時沒有受太大影響。
記者從蘇州一位王姓加盟商處獲知,蘇州所有網點都已經不走CCES渠道了,早在三天前,附近好幾個CCES網點都把貨物開始借用其它的快遞網絡走了。這意味著其渠道陷入“癱瘓”狀態。
據媒體公開報道,目前,CCES事實上已經停止運營,僅在CCES快遞杭州分揀中心,被滯留的貨物,包括杭州、溫州、寧波、金華在內,已經確認超過1萬份。此外,公司,欠運費達幾千萬元,已經3個月未發員工工資。
CCES以前叫作東誠快遞,創立于2003年,2007年被主業是房地產的元泰集團收購。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原來做房地產的老總之前沒做過,不會搞快遞,在想上市上不了情況下撐不住了。
有消息顯示,CCES一度與原匯通快遞廣東區總經理江小根談判,由后方出資2億元控股,但收購行為尚未完成即告結束,加上班車組費用問題停運,導致CCES內憂外患而進入破產的困局。蘇鑒劍表示,債務問題不得而知,有傳言是六七千萬元,但也有說是更多。
江小根向外界公開否認收購事宜,表示曾“以個人名義”投入3000萬元接手,但只是達成意向協議,尚未正式簽約。盡管元泰集團聲稱債務只有4000多萬元,但有媒體報道其債務高達1.7億元。
“以價換量”導致虧損 管理不善內部“自相殘殺”
對于已經做了4年CCES的蘇鑒劍來說,快遞的品牌與網絡渠道在他眼里非常重要,像品牌效應一般的CCES,主要靠淘寶一類的網購“量”為主,“沒量就死定了”。
而網購靠“量”生存的話,則意味著只能以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據廣州一位快遞員工告訴記者,廣州市內快遞首重6元/公斤,續重1元/公斤,量大的客戶還能做到5元以內,而珠三角地區內首重也只是8元/公斤,續重2元/公斤,甚至一些快遞公司為了爭取客戶還互相壓價,“導致利潤薄得驚人”。
油費路橋費上漲,人工成本急升,加上各家快遞公司大打“價格戰”,導致快遞企業的毛利由原來的20%至30%下降至10%以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物流企業收入利潤率在5%左右。
“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這句快遞業內盛傳的流言在CCES身上一語成讖。上述蘇州王姓加盟商告訴記者,CCES面對的是快遞行業內無比競爭激烈,加上今年上半年生意的不景氣,導致矛盾凸現出來。
王姓加盟商向記者介紹,CCES虧損的原因還在于業務量的嚴重不足。“物流公司一般都是裝滿才發車,而小快遞公司很難做到‘滿車跑’,車輛負荷不滿,司機的報酬要拖延至四五十天后才能兌現,企業實際在虧損。”
事實上,除了“價格戰”的拖累,CCES的管理問題也一直為業內人士所詬病。王先生告訴記者,加盟商加入快遞企業需要繳納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加盟費,而總部制定的諸多不合理條例會對這筆押金進行克扣。
此外,“加盟商之間可以互相投訴,例如一個從華南發到華東的快件,如果在到達華東后因故停留一天,華南的加盟商就有權對華東進行投訴,”王先生說,“總部會對華東罰款,而華南也可以從罰款中分一杯羹,這無異于鼓勵我們自相殘殺。”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一家快遞企業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躍過“虧損”的門檻,實現盈利,但在一個像CCES這樣存在內部沖突的企業中難以實現。此外,由于品牌持有者為了實現迅速擴張,極大地讓利于加盟商,使其自身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
目前缺口補貼的方式主要貸款和并購,在貸款方面,因為快遞屬“輕資產行業”很難爭取;在并購上,極少有企業愿意并購加盟模式的快遞,CESS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加盟模式”遭質疑 快遞企業面臨轉型抉擇
DDS、星晨急便,加上目前的CCES,國內快遞企業再次演繹了擴張之“殤”,這類倒閉的結局總與一種叫“加盟”的模式脫不了干系。
據了解,目前國內快遞企業近萬家,但多數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產業集中度低。除了順豐為典型的“直營模式”外,其它絕大多數都采取加盟模式以擴張市場。
徐勇告訴南方日報記者,CCES面臨的困境,是由中國快遞行業大環境中決定的。前中國快遞行業的品牌過多,集中度較低。“在美國,95%的業務量掌握在前4大快遞企業中,而在中國,這一數字是27”。
徐勇說,“從低集中度向高集中度發展是快遞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這必然會造成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在未來五到十年內,一定數量的企業倒閉是不可避免的。”
徐勇認為,加盟模式的弊端從兩個數據中可見一斑。2012年快遞的行業增長率達40%,但投訴量卻同比增長了50%,并且這其中加盟模式所造成的投訴大于95%;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以加盟模式運營。
徐勇告訴記者,快遞業不同于餐飲業,加盟商不僅與總部間有“縱向關系”,更與其他地區的加盟商有“橫向關系”,這種“橫向關系”要求加盟商之間協力合作。“但遺憾的是,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商與品牌持有者或者加盟商之間都在進行利益博弈。”
徐勇認為,在未來的快遞業發展中,CCES的悲劇難以避免,向“自營”轉型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轉型有風險,但是不轉型風險更大,”徐勇說道,“越早轉型,轉型的成本就越低。”
推薦閱讀
面對日益衰落的CCES,董事長方里元2011年舉著改革的大旗,欲將該公司加盟商運營模式徹底變革為直營模式。 知情人士透露,自從2007年被收購后,CCES走上了高速擴張的道路,為了在全國搭建統一的快遞平臺,不斷降低門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703/7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