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熱火朝天”時,除加強自建物流來進一步獲得競爭優勢外,申請全國性的快遞牌照也成了部分電商企業當前的計劃之一。
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日前透露,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已遞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對此消息,《每日經濟新聞》昨日(5月29日)從京東商城、凡客誠品方面均獲得了證實。
據悉,電商企業采取上述做法的原因在于:“由于目前國內物流快遞產業的發展在某些環節跟不上電商的步伐”,這一說法引起了傳統快遞企業對電商“不務正業”的不滿。甚至有快遞行業人士呼吁,國家郵政局和快遞行業協會應制止或協調電商、快遞雙方的跨界行為,以避免中國快遞和電子商務市場陷入混亂。
京東、凡客:申請全國快遞牌照
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5月28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等擁有自建物流體系的B2C公司已經遞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不久之后會獲得快遞業務經營資格。達瓦稱,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等已加入中國快遞協會,并提交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申請,“從它們提交的相關資料來看,不久之后就可以獲得快遞業務經營資格”。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京東商城相關人士,其表示,京東商城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資質正在辦理之中。凡客誠品相關人士也確認在申請全國性的快遞牌照,此前只是辦理了部分重點區域的資質,不過,該人士并未透露獲得全國快遞牌照的具體時間。
據悉,上述牌照的辦理與兩者當前的物流業務發展壯大有直接關系。資料顯示,京東商城自2009年開始投資45億元規劃物流。此后,又在武漢、廣州、成都、北京等地陸續圈地建設物流倉儲中心。凡客誠品旗下的如風達目前除為凡客配送外,還為小米與優購提供配送服務。
凡客誠品相關人士表示,申請全國快遞牌照后,將可以使得如風達旗下各地方業務串聯起來,更有利于開展工作。京東商城則認為,申請獲得牌照是京東物流主動出擊,應對環境變化,同時也便于推動行業監管。
根據 《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法取得郵政管理部門頒發的 《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并接受郵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由于京東、凡客涉及的快遞業務屬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所以應當向國家郵政局提出申請。據悉,《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有效期限為五年。
傳統快遞企業持反對態度
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遞交自建快遞物流的許可申請一事,引發了傳統快遞企業的不滿。
圓通速遞總裁喻渭蛟對外表示,堅決反對電商企業自建物流,這樣一種跨界容易給電商和快遞業造成混亂。“我希望郵政局和快遞協會能夠出臺相關規定,禁止電商企業進入物流行業。”有消息顯示,還有多家快遞企業已向郵政局、中國快遞協會提出過類似的要求,相關部門尚未對此進行處理。
IT時評人張書樂認為,快遞企業不允許電商插足自己的 “責任田”有其理由。電商想要通過插足快遞業,來實現類似它們對供貨鏈價格擠壓的戰略,這讓快遞業難以接受。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持有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法人企業超過7500家,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快遞業務的網絡型企業52家,電商的加入無疑將進一步加劇行業的競爭。
對于此,張書樂認為,“快遞行業本身業務量大但利潤微薄”,因此對利潤非常敏感。
然而,在部分電商企業看來,在某些環節上目前國內物流快遞產業發展滯后,電商企業涉足快遞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電商體驗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凡客誠品某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商倉儲的情況時常處于變化之中,“沒有一家完全意義上的配送公司符合需求”。凡客誠品當前重點在優化供應鏈,提升效率,龐大的量全部交給第三方來做并不現實。
“焦慮”的快遞企業已有實質性的舉動,國內快遞巨頭順豐日前就逆向進軍電商。喻渭蛟由此認為,電商公司做快遞,快遞公司也向上做電商,這會導致整個國內零售渠道陷入混亂的競爭狀態。
價格戰背后的物流話語權
在當前電商行業虧損一片,但價格戰浪潮又一陣高過一陣的大背景下,電商企業自建快遞物流被認為是積累價格戰資本的手段之一。
不久前,凡客誠品的如風達還面臨裁撤關閉的問題,原因是部分地區的自建快遞物流工作不飽和,再加之配送成本過高。
在新七天電器網品牌總監田原看來,基于此,現在凡客誠品等電商企業的物流部門不得不申請快遞牌照以接納企業之外的訂單來降低和平攤成本。“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大膽有效的嘗試,在價格戰日益激烈,產品差價帶來的利潤日漸減少的情況下,利用物流來減虧甚至贏利也是值得嘗試的。”
張書樂則認為,物流費用一直是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的痛腳。“不僅僅是控制了渠道價格,更要控制物流價格。”他認為,之所以進軍快遞業,目的就是將這部分的成本核算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通過自己在B2C上的地位,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電商企業作為上流發件方,希望借助快遞服務使自己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對此,中通速遞華北區管理層副總經理司立垚認為,快遞業今后的趨勢是產業鏈越來越細分,電商進入快遞行業的想法過于理想化,對其生存能力存疑,“如果想立足于現階段中國的快遞業,需要有快遞需求的社會和企業客戶的支持,而不僅僅是滿足電商個性化的需求”。
“網購解決的是貨物確定性問題,快遞公司則負責用戶擁有的購買體驗。消費者有了好的購物體驗,整個網購市場的增量就會不停向前滾動,是增量和良性的循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天貓公關總監顏喬認為,這樣的情況下電商企業沒法大包大攬。因此,天貓在尋求一條更穩妥的道路,前日宣布與國內九大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并保證有合作關系的快遞企業不低于50億元以上的業務增量。
推薦閱讀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投遞速度慢、物品常損壞、節假日送不到,這些是消費者經常抱怨的快遞業問題,申通、中通、韻達等大型民營快遞公司早前在接受采訪時曾回應說:用地難、用車難、用工難成為快遞業發展的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530/6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