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投遞速度慢、物品常損壞、節假日送不到,這些是消費者經常抱怨的快遞業問題,申通、中通、韻達等大型民營快遞公司早前在接受采訪時曾回應說:用地難、用車難、用工難成為快遞業發展的瓶頸。
申通快遞副總裁陳向陽告訴記者,要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流暢速遞,需要建立轉運中心,但是建設用地不好拿。
陳向陽:比如我們在青浦拿地,青浦區政府沒問題的,我們是納稅大戶。但是我們到別的地方拿土地,成都分公司的交易額稅肯定量不大,去拿土地就遇到了很大的難題。
中通速遞董事長賴梅松認為,快遞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凝聚力不夠是導致糾紛多的一個原因。
賴梅松:人員不是太穩定,造成了相應配備的人員跟產地的限制存在一些問題。現在的薪酬每年是增長20%左右,員工來講他這個,對這個行業的凝聚力還是不夠的。
對于快遞企業來說,運輸能力是命脈,但是韻達貨運董事長聶騰云坦言一些大城市對外地車輛的限制影響了投遞質量。
聶騰云:現在像北京二環內堵車,路政還查我們派送車輛,我們派送就快不起來了。上海這樣一些大城市的話,希望車輛通行給我們放松一些政策。
說到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曾有快遞企業琢磨在自己龐大的物流體系上自建電子商務平臺。但是,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算不上景氣,快遞企業是否依然有自立電商門戶的打算呢?
快遞企業準備在自己的物流體系上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向記者談了他的看法。
陳德軍:每個人我感覺都會有一個分工,每個企業它也會有一個分工。對于我來說,我是希望能夠走自己一個專業化的道路,而不是說我很多的物流公司去建一個電子商務網站。
不過,也有其他快遞企業有不同想法,電商行業雖然面臨困境,但還是有快遞企業敢于堅持嘗試,圓通速遞董事長俞唯蛟表示,他們自建的電子商務平臺全聯網目前已在測試中。
俞唯蛟:全聯網現在已經在測試的過程當中,大概再兩個月的時間就推向市場。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大家一股風都往阿里這個模式去發展,實際上大家是不對的,在電子商務里面有很多模式可以去發展,用差異化的一種服務,差異化的競爭來開拓中國的電商市場。我的全聯網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模式就是為企業服務,為客戶服務,不走像他們現在一樣的,往那一點,就有很多的買家,來做它的下家。
推薦閱讀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昨天下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天貓商城與申通等九大快遞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快遞企業將會向天貓提供多種專項服務。 和天貓簽署協議的快遞企業包括申通、EMS、順豐、圓通、中通、韻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物流成快遞業發展瓶頸 圓通欲自建電商平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wuliu/20120530/64198.html